2016-03-27 | 作者:天下雜誌/陳慧珊

台灣企業CSR報告書通病: 逾半數不會自揭瘡疤

《重點摘要》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編制CSR報告書的行列,但只有不到半數的企業願意在CSR報告書中揭露自我不足之處,且大多只說明罰款金額,沒有提及後續改善方式。資誠永續發展董事長朱竹元建議企業應該轉換心態,「把CSR報告書當作健康檢查,在寫報告書過程中,檢視自我不足跟缺點,在一定時間內落實目標,這才是寫CSR報告書的真正目的。」

 

食安、工安風波不斷,逼得金管會祭出棍棒要求部分上市櫃公司需強制編製CSR報告書。一年收割期到了,企業們真的可以坦蕩蕩讓社會檢視了嗎?

CSRone永續報告平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政大信義書院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3日舉辦第二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這場發表會除了將耗時一年、爬梳384CSR報告書的分析結果對外公布外,同時也是在政府推行強制編製CSR報告書政策後,另類的民間自行成果驗收。

食安風暴、工安問題等危機不斷發生,促使金管會開始要求部分上市櫃公司編製CSR報告書。政府帶頭效力有多大?CSRone永續報告平台管理師陳厚儒一開場就亮出數字,2014年台灣有215家企業發布CSR報告書,但到了2015年,已經成長至384家,而其中逾4成是第一次編製CSR報告書。

新手上路的現象在食品業尤其明顯。分析報告指出,9成食品業者是在法規要求後才開始編製CSR報告書,在此之前僅有4家食品業者,包括台糖、統一、大統益、鮮活控股在法規要求前就先主動出版CSR報告書。其中,屬公開發行公司的台糖是最早出版CSR報告書,而它還是不在203家受政府強制規範之列。至於鮮活,則是鮭魚返鄉的台商,這家在大陸從事果汁原料生產與銷售的中小企業,去年也是「天下CSR企業公民獎」的「小巨人」組第3名。

強制規範固然帶動CSR報告書數量成長,但緊接著將面臨品質考驗。陳厚儒表示,無論是企業內部自主制定CSR政策、成立CSR委員會,或是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議題)目標設定,自願性編製CSR報告書企業的比例都明顯高於受規範的企業

另一個不分先進後輩、自願或強制的通病,是企業不愛揭瘡疤。

陳厚儒指出,不到半數企業願意在CSR報告書中揭露自我不足之處,而且大多只有說明罰款金額,沒有提及後續改善方式。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就感嘆,企業易認錯但不改過,他建議企業應該轉換心態,「CSR報告書當作健康檢查,在寫報告書過程中,檢視自我不足跟缺點,在一定時間內落實目標,這才是寫CSR報告書的真正目的。」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OUCHcharley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