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 作者:大紀元/李怡欣

「滿滿愛的大平台」食物銀行環保新食尚

《重點摘要》生活在豐衣足食的寶島台灣,我們有沒有想過,這片土地上一年浪費多少食物?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產生96公斤廚餘,主婦聯盟統計,台灣量販店及超市一年恐丟棄40億元剩食;另一項關於飢餓的統計,在台灣低收入戶超過34萬人、每天有2千名兒童三餐不濟、5千位街友在外流浪,上述浪費的食物總量足以讓26萬戶中低收入或低收入戶吃飽20年,飢餓不只在戰亂、赤貧國家,其實「飢餓就在你我身邊」。

 

「每年台灣的食物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被浪費掉。若飢餓只是像一個高爾夫球的大小,那浪費掉的食物則像籃球般大。」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副秘書長劉露霞表示,台灣其實不缺食物,而是過多的資源無法被平均分配。

 

剩食環保與循環經濟歐美風氣盛
聯合國2015年啟動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其中提出「在2030年前,將零售與消費者階段的全球糧食浪費減少50%」。而APEC更從源頭開始,提出強化公私部門夥伴關係,降低供應鏈之糧食損失5年期計畫。
法國在2016年初,實施禁止大型超市浪費食物政策,強制大型超市必須捐贈未售出的食物給慈善機構,違例者最高可罰7萬5,000歐元(約273萬台幣);義大利也於今年3月中旬通過新法,透過節稅、簡化捐贈流程等方式,鼓勵超市把食用期限內的剩餘食物捐給其他慈善單位。
台灣推動情形如何?台灣一些民間機構成為「飢餓」與「食物浪費」之間的搭橋者,如,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1919食物銀行、安德烈食物銀行、紅十字會台中市支會等,單位專門媒合供應端與受贈者,將收到的愛心物資,轉贈給弱勢兒童、獨居老人、遊民或急難家庭等,從「惜食」角度出發,讓食物找到更具意義的處理方式。
全台22縣市已啟動實物銀行據點,受惠逾50萬人次,台中市更率全國之先,2016年初制訂《臺中市食物銀行自治條例》,建置3間實體店、30發放站,10家慈善單位組成的聯盟店;新北市政府啟動「惜食分享網」讓餘裕物資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高市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補助成立「幸福分享中心-高雄市實物銀行」,目前共設立了4間實體物資商店以及55處物資發放站的服務據點。

 

食物給付是社會救助還是環保議題?
衛福部社會救助司司長李美珍強調,食物捐助非「剩食觀念」,不一定要即期品,食物救助更不是解決廚餘、廢棄物清理問題,食物給付是用來照顧急難經濟困頓者,解決貧富差距與彌補社會安全網不足,希望各界清楚立法宗旨放在社會救助為主,政院版在《社救法》下增訂「實物給付服務」專章,不另訂專法,並採獎勵,非強制措施。
對此,蔣乃辛《公益實物銀行法》版本,強制業者須與食銀簽訂食物捐贈合約,違例者可處罰鍰。蔣乃辛表示,歐美國家採強制規範,展現政府落實立法精神的決心,業者倘若對罰則疑虞,政府該以配套、輔導業者或逐步達成運作。他認為,全球面臨糧食危機,應節約減少浪費,還能將盈餘、即期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兼具救助功能,立專法較能涵蓋全面性。
主婦聯盟憂心,減少食物浪費沒有從源頭檢討,就先立法給予企業免稅優惠,恐變成廠商解決廚餘的管道,聯盟認為,企業有責任做源頭減量並透明公布剩食總量與去向,希望政府也能訂出企業減量目標:全聯實業表示,認同源頭減量管制,認為《食銀法》應以環保、惜食觀出發、而非救助,法令制定可強制業者交付食物,輔以日昇、日落條款,幫助企業走向目標。
台中紅十字會發起集結全台30家機構,成立食銀聯合會,單一企業對應口,統一乾糧及生鮮熟食的SOP運作模式。另外,成立逾五年以B2B運作成熟結合全省逾百家社福機構進行社會救助的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則呼籲食物不浪費,鼓勵業者將即期品捐給食物銀行處理,以環保為目標;並主張政府推動《食物給付》的作法不應僅只是用錢採購的概念。至於生鮮熟食就採就地循環資源運用,減少物流浪費,社區型食物銀行將是台灣未來食物銀行適用發展方向。

 

遏止食物浪費 南機場幸福食堂將剩食變續食
遏止實物浪費,台北市中正區南機場一帶,忠勤里幸福食堂將剩食轉變為續食,與賣場結合社區做公益,達到資源循環最佳化。該里里長方荷生與臺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攜手創立全台首間續食餐廳「書屋花甲」,讓獨居老人、弱勢孩童以20元享用一餐。
食材來自量販賣場家樂福與周遭店家的愛心,志工將即期生鮮與賣相不佳蔬果料理成一道道美食。過去按照大賣場、超市處理流程,那些還沒過期的蔬果熟食會提早下架,最終賣不完的食物就變成廚餘,造成大量的圾垃焚化壓力。家樂福看到方荷生里長與社區志工的用心,信賴食材交給社區一定能被妥善運用,受惠更多弱勢族群,因此,賣場願意支持公益。
「書屋花甲」還設置一只「食享冰箱」,存放各方捐贈麵包、乾糧物資,所有人都可免費拿取。方荷生說,「食享冰箱用意是希望食物除了被丟到廚餘桶,還能延續分享,民眾拿取要珍惜食物。」將剩食變續食,解決了糧食浪費問題,資源在地分配,達到最佳循環。社區公益維繫不易,方荷生為了愛心續食不斷炊,不論風雨天晴四處奔波找資源,他坦承,媒體曝光後,反而募款不易,希望大眾能持續慷慨解囊。


圖片來源/資料來源:大紀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