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0 | 作者:CSRone

價錢通常是採購決策最主要的考量,但絕不是唯一考量![永續亮點-綠色採購]

永續的概念告訴我們除了價格以外,社會、環境面成本也須納入考慮,如:產品製作過程使用了多少能源、
影響到哪些自然資源、產品的處置等問題。 

綜合考量社會、經濟、環境因素就是「綠色採購」要強調的概念,在採購決策時,企業需要同時、且同等的
考量取得成本(價錢)、使用成本(耗用量)、處置成本(資源管理)以及供應鏈的效率。就如同建築界
中,美國綠建築協會的綠建築認證,希望設計、建設時必須考量營運成本、地點、使用者舒適度、材料資源
等,做整體且永續的規劃,同樣的,不同層面的考量因素也應該被包含在採購決策中,才能衡量「正確」或
者說「完整的」採購成本。

還有哪些其他成本應該列入決策考量?

衡量價錢很簡單,但是要綜合衡量使用、處置、資源等成本以及效率就不容易,這些成本的確也是營運中企
業所付出的成本,卻沒有被妥善考量。這些成本可分成下列幾種:

  • 取得成本:除了商品的價格以外,也須要考慮實際購買會發生的成本,如員工找到商品、訂購、購買
    商品所花費的時間,過程有無發生不必要的時間或人力支出?其他考量包括訂購程序、商品退讓程
    序、客戶管理、售後服務、開立發票的選擇等。
  • 使用成本:使用成本指的是產品設計特性,產品有無過度使用的可能性?品質如何?若產品品質不
    好,會不會因需要提早替換而發生更多的成本?
  • 處置成本:可以從產品包裝到產品運送使用的資源來衡量,如包裝是否繁複?有多少運送後製造出的
    廢棄物等。
  • 效率:狹義的效率成本指的是運送、分派成本,如供應商倉庫的數量及分布,若供應商有許多倉庫,
    且具策略性的分布,產品的運送、分派就更有效率,比起只有一兩個倉庫的廠商,反應時間和運送成
    本相對減少。

採購時考量上述四種情形可以幫助企業更精確計算實際發生的成本,不論是在環境或是企業盈虧方面,考慮
價格以外的成本可以幫助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舉例來說:設計不良的產品,為了達到效果,可能造成過
量使用,不只增加了環境的處置費用,這些成本都是使用者,也就是企業要承擔的。相同的,若供應商的供
應鏈不夠有效率,附加在產品價格中的成本就越高(因為生產無效率,需要使用更多油、電等資源),除了
價格不比有效率的廠商便宜以外,也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社會支出以及二氧化碳排放。

而於1960及70年代初期的「永續行動」專注於環境面,而不考慮永續對於經濟、社會的影響。早期的環保產
品通常較貴,且效用不佳,當然不受市場歡迎。製造商開始尋求平衡,目標是讓環保產品和傳統的產品有相
同的效用和價錢,當市場將永續其他面向納入考量,而不只專注於環保面時,永續行動才漸漸的復甦蓬勃。

想要衡量產品永續性,需要有用、有效的資訊,而我們的社會、生活和企業正慢慢的朝此方向進步。美國綠
建築協會正在研發第四版綠建築認證,許多第三方認證機構也加入市場,提供可靠的檢驗和證明。隨著許多
標準和衡量準則的建立,企業也就可以更容易實施綠色採購。

圖片來源: reynermedia

 

資料來源: GreenBiz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