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 作者:

2014永續大趨勢

總體而言,過去一年企業界對於永續發展的努力不盡理想。從企業面看來,雖然為了減少碳排放及能源使用,企業在商品上、營運上有小規模的改變,但不足以改善對於環境的影響,科學家也表示全球氣候面對嚴峻考驗,二氧化碳濃度與地表溫度上升到新門檻;政治面看來,全球政府領導者面臨氣候及環境挑戰也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新作為,各國公民也對地球環境的未來不夠關心,還在不穩定的經濟中掙扎。

上述這樣概括的評論各界對於永續發展的努力或許很簡單,但是卻不是全面。全球有許多企業、投資者、顧客的態度正在改變,科技的進步也正加速永續發展,大眾也逐漸了解「永續發展」不只是保存雨林、冰山或北極熊。「永續發展」也與公共衛生、社群、食品安全、減少貧窮息息相關。

快速成長的未來

現任的谷歌工程總監,雷蒙德·庫茨魏爾(Ray Kurzweil)在the 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中描述「我們通常高估短期可達成的成效,而低估長期可達成目標」,因為我們在評估短期目標時,習慣忽略及簡化細節,而在衡量預期長遠效果時,常忽略科技帶來的指數增長。

從幾個永續發展相關的「反曲點」我們可以驗證庫茨魏爾提出的定律,過去一些「永續趨勢」,如可再生能源,現在都快速成長。可再生能源一直被認為是新科技,但近期成長高於專家預期,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指出,2012到2030之間的能源生產力成長,有7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只有25%將來自於煤、天然氣或石油,而核能也只占有5%。根據GTM Research研究,美國境內太陽能板的設立每年平均增加30%,預計在2016年將能達到一百萬,發電效率相當14個燃煤發電廠,由此可見可再生能源不再是新技術。

電動汽車的發展也類似可再生能源,五年前,沒有人相信電動汽車能夠在市場上立足,但是科技進步讓許多大車廠都預計在近兩年推出電動車款,特斯拉也成功打造電動車款的高性能、時尚形象,雖然電動車銷售占總體汽車市場還是少數,但是不久前太陽能的發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期待電動汽車在未來將會大受歡迎,並在近期達到成長的反曲點。

現今許多科技趨勢,如生質材料、綠色化學、人造植物性蛋白質、可再生電能儲存、高效率器具等,將來能否與電動汽車及太陽能一樣,突破反曲點並快速發展?如果能,這些趨勢將帶動更低碳、更永續的世界經濟。

合作改變

不只是科技,企業供應鏈也正在朝向上游擴大其影響力,產業與價值鏈透過合作一同思考如何改變產業生態。特別是在農業原物料,如大豆、棕櫚油、棉花等產業,其價值鏈觸角可延伸至世界數百個企業,在其中的合作並不只是高談闊論,其影響力能夠帶來真的產業變化。企業內部對於「永續發展」開始重視,讓永續發展從一開始的企業社會責任作為,慢慢演化成企業核心價值。在各產業,從金融到速食,企業逐漸認同推動永續發展帶來的創新、效率改善,並能在不穩定的企業環境中讓公司保有彈性,當然還有聲譽的維護。在部分產業中,永續發展攸關企業經營,因為自然資源的稀少通常引發社群、農民、小企業與大型跨國企業間的競爭,當在地社群與大企業競爭水資源時,在地社群通常是贏家。

現今,企業面臨的風險不再侷限於環境面,甚至擴及社會層面,如人權、薪資、工作環境、經濟不平等等議題,許多企業了解「永續發展」也包含透過不同方式改善社群生活,不論是透過教育、女性充權、在地投資或是輔導青年等,在改善社群生活過程中,也能帶給企業益處,例如培養未來勞動力、增進顧客及員工經濟能力及創造健康社群等,總而言之,永續發展對企業益處多多。

規模、速度與改變程度

雖然推動永續發展對於企業有許多益處,但是整體而言永續發展的進度還十分緩慢,不論是發展規模、速度或是改變的程度,對於面對大環境的挑戰都還不夠。舉例而言,Climate Counts以及Center for Sustainable Organizations在2013針對一百間企業「氣候變遷因應政策」做的統計可發現,只有約半數的企業設立足夠達成減緩氣候變遷的減碳目標。(指的是為減緩氣候變遷,每個企業應當分擔的減碳數)

水資源也是企業需要更關注的方向之一。全球各地乾旱增加,人口以及經濟的成長也導致許多地區必須超抽地下水應付需求,企業現在需要採取行動,發展技術以重複使用水資源。而更大的問題在於:現在的水資源價格並不能反映其價值,畢竟當乾旱缺水時,企業可能就營運不下去。 若想知道更多的資訊,可以繼續閱讀State of Green Business報告,現在已是第七年出版。  

資料來源: https://www.greenbiz.com/blog/2014/01/21/state-green-business-2014?ms=45828  
圖片來源:Sebastian Bergmann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