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 | 作者:CSRone / 林新雅

【年度回顧】2016年全球前十大議題(上)

 

 《重點摘要》2016年國際上發生不少重大事件及變化,Ethical Corporation的專家編輯群一共列出十大永續議題,而各議題之間也交互影響著……

 

2016年絕對是個充滿「意外」和「動盪」的一年,若回顧這一年的關鍵永續議題,你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什麼呢?是「英國脫歐(Brexit)」嗎?不!英國Ethical Corporation的專家群認為今年的最後一個月「川普確定成為美國下屆總統」絕對引起全球永續一陣騷動!

 

TOP 1:川普當選對國際永續發展的正反影響(Trump tsunami leaves CSR at sea)

美國在今年倒數的兩個月中,由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確定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45任、58屆總統,這無疑對全球經貿和氣候變遷策略投下巨大的震撼彈,他將對企業永續造成那些實際影響?

首先,川普意圖要砍企業稅,且他極厭惡繁文縟節將可能為企業創造另一機會,美國證券市場目前對此反應較正面。此外,川普曾承諾將取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簡稱TPP)》及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簡稱NAFTA的談判也是各國關注的焦點。即使整體永續環境似乎令人堪憂,但企業並未因此而180度的大轉彎,也沒有企業公開表示會因此削弱永續目標的達成。因此,永續發展應仍會往前邁進,儘管可能不會有大躍進,但也不停頓。然而,川普造成的不確定性也促使全球對美國企業的憂慮,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長期永續發展目標的勢頭可能會衰退。

在競選過程期間,川普多次的失言被視為種族、性別、宗教的歧視,他也曾聲稱氣候變遷是中國人的陰謀及騙局。在氣候變遷決策上,若從川普過去的多次發言,諸如退出《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將美國《潔淨電力法案(US Clean Power Plan, 簡稱CPP)》開始之前砍掉、改變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工作項目,甚至要繼續石油鑽井和復甦煤炭等決策來看,這確實不是一個樂觀的進程。然而,不斷變化的環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8月路易斯安那州發生災難性洪水即證明了極端氣候

即便如此,社會創新將在川普政權中被賦予重任,企業將獲得更多帶來社會和環境利益的創意產品與服務。儘管美國大型企業可能會因為稅收減免的提升和規範的減少而感到開心,但許多企業都留在永續的軌道上,根據2016年CDP碳揭露報告顯示,32%美國與加拿大企業有追蹤他們的碳排放,CDP也預測近85%有追蹤碳排的企業有設定減量目標。也因此,川普的上任可能對短期企業發展和美國國內經濟是正面的,而缺點是,這種成長可能是以削弱社會穩定性、環境平衡,及全球貿易領域不可預測的結果作為代價。

《潔淨電力法案》CPP致力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準,電力產業要削減32%溫室氣體,這也是美國參與《巴黎氣候協議》很重要的一個溫室氣體減量承諾。美國電力產業其實已經開始進行減碳工作的轉型,靠著能源轉型天然氣及遠離燃煤,去年達到較2005年減少21%碳排量的成果。史丹佛教授Jeffrey C Peters也指出:「持續階段性的去除煤炭是最重要的」,他也懷疑川普計劃要停止所謂的煤炭戰爭是否可以真正改變市場力量,促使天然氣變得更便宜。

儘管如此,目前企業仍堅定維持著《巴黎氣候協議》的承諾,高達360家企業,其中包含家樂氏(Kellogg Co.)、北美IKEA宜家家居(IKEA North America)Levi Strauss & Co等企業也寄信給歐巴馬和川普,重申建立低碳經濟的承諾。也因此,無論川普接下來實際決策和行動方向為何,各界永續專家相信,企業永續仍會長期持續發展下去,即使美國永續領導地位下滑,全球市場對永續方案依然有大量的需求,且聰明的企業會持續努力滿足這些需求。

《延伸閱讀》

首富與準總統熱線 比爾蓋茲向川普推綠色能源

 為了氣候變遷 高爾、川普會談長達90分鐘

 


TOP 2:英國脫歐是永續災難還是一道曙光?(Points of light in fog over Brexit)

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可說是2016上半年度國際最大的一件事,儘管在事後多次與歐盟談判的過程,外界都在觀望英國脫歐的程序會採硬或軟的態度來面對,而從目前初步的跡象來判斷,至少在氣候議題上,英國應該是採取較溫和的手法,像是脫歐通過後不久,英國政府便簽署第五次碳預算,再次確立相對積極的減碳承諾,不久後,英國也批准了《巴黎氣候協議》。在未來的氣候外交上,獨立的英國可能仍會嘗試與歐盟和美國搭建橋樑,但不太可能與一個不同的談判立場決裂。

儘管各界持續爭論英國將採取硬脫歐或軟脫歐,若是前者,英國將完全免受歐盟規範,這對永續部門來猶如一場噩夢,但若真的發生了,英國企業若要銷入歐洲仍需遵循歐盟的產品規範。但若是採取軟脫歐(目前看起來有此傾向),允許英國進入單一市場,事情將變得更細微。現在,允許單一市場進入的非歐盟國有挪威或瑞士,他們也都簽署整套的規範合約,包括許多的環境規定。在現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市場的成功是需要在相同規則下,讓每個人參與。也因此,英國應該較不容易率性脫離與歐盟的任何關係,反觀英國較有可能改藉由一個個不同的部門,依序與歐洲進行談判交涉。

從另一觀點來看,英國脫歐也帶來不少機會與可能性。儘管大多數永續倡議者支持留歐,他們主要擔憂脫歐將帶來經濟負面衝擊,有些則認為歐盟是環境與人權守護的重要體系。然而,也有些例外。有些永續的激進支持者看見歐盟的民主赤字,以及對企業遊說團體過度親密,是他們看不順眼的。像是彭博新能源(Bloomberg New Energy)的Michael Liebreich,便認為歐盟的官僚制度會阻礙創新,也指出一些例如偏愛柴油而非汽油車的指令反倒適得其反。更甚,他也強調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簡稱CAP)的失敗,CAP著重於以生產性土地為基礎的區域性支付,已經大量湧入大型富有的土地所有者,而忽視了生物多樣性。目前,英國政府已表示,至少到2020年前,將保持現有的支付。但一些環保人士將英國脫歐視為一個從頭重組農場的新機會,其中包括身為英國最大的保護集團的國家信託基金,它本身擁有25萬公頃的土地。 它呼籲進行徹底的改革,結束以區域為基礎的支付,轉變對棲息地和土壤保護的支持、提供像是洪水管理的公共商品。

同時,在替代能源的控管方面,脫歐也算英國的新契機。大量英國自產的再生能源可能出現,特別是「風力發電」和潮汐發電。無須質疑的是英國擁有優渥的風力資源,不像是外國的天然氣或法國的核能。相同地,英國脫歐後投資在太陽能科技將協助英國脫離倚賴進口的問題,3D列印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在能源效率上有強大的優勢,許多趣味性的突破都是英國企業所創造的。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自滿。在期望創造繁榮和永續的英國的前景之下,英國脫歐依然是一個真實且現存的風險。但是一旦穿過眼前的迷霧,試圖找出這些危險能如何發揮其中的機會,脫歐也未嘗不是一道曙光。

《延伸閱讀》

英國脫歐後另一威脅…能源更新還需千億英鎊 誰來出資?

英國脫歐之後 媒體不報的環境衝擊

 


TOP 3:全球合作共同對抗氣候變遷(Growing collaboration to beat climate change)

隨著低碳科技的快速發展,可觀察出經濟成長和碳排放已逐漸脫鉤。儘管如此,科學的結果並不樂觀,今年大氣中的碳濃度已達到並維持在百萬分之400,碳濃度不太可能馬上下降。最近一次CO²在這水平並持續一段時間至少遠在1500萬年前,而當時溫度大約高於今天的3到6度,海平面也比現在高40米,增長速度也持續加快。僅在過去一年,濃度激增超過3ppm,可謂有史以來最大的年度暴增。

這影響很顯著,2016年是歷史紀錄上最熱的一年,已是連續三年創新高。全球平均升溫現在已較工業時代高1.2°C,幾乎已接近《巴黎氣候協議》1.5°C的目標。其中升溫最誇張的是北極,在今年十一月底,北極史無前例高出一般20°C,不意外的,北極海冰創紀錄的低點。

 

但《巴黎氣候協議》正式生效仍為氣候變遷帶來好消息,儘管此協議並不完美,但各國達成目標的商定機制,允許每個國家確定自己目標的貢獻(INDCs)帶來不少希望。儘管最初的承諾沒有達到保持在安全水平的溫度控制,但是政府被要求要定期回報進展,而氣候行動落後的國家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從長遠來看,也可能受到制裁。 

近幾年再生能源的發展迅速,風力發電已比煤炭來得便宜,在某些地方甚至比天然氣便宜。太陽能的價格也持續下降,最低新機競標價下跌一半,印度政府也視太陽能比該國的主導能源煤炭便宜。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印度和中國的成長最為搶眼,中國已決定逐漸地脫煤.另一個是清潔科技,像是電池儲能技術,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電動車的電池價格已減少80%,低碳科技市場更被預估有高達5.5兆美元的價值。

面對未來,有三個興起的跡象。第一,願意採取以科學根據的碳排目標的企業逐漸增加;第二,越來越多呼籲希望政府採用碳定價誘使企業做正確的事;第三,越來越多企業和政府積極合作,積極承諾共同面對氣候變遷,過往,有些固執的企業拒絕接受政府減碳行動,但未來,我們可以期待領先企業會和政府在氣候議題上並肩作戰。

《延伸閱讀》氣候變遷有多急迫? 企業急切程度分六種

 


TOP 4:循環經濟發展持續攀升(Circular economy picks up speed)

毫無疑問地,循環經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全球前十大最有價值的品牌中,便有四個(蘋果、可口可樂、Google、IBM)已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Circular Economy, 簡稱EMF)簽署透過全球合作加速轉型。在2016年,許多像是Nike、eBay、Dow、安泰(ING)等大企業也紛紛加入此行列。 

許多企業已投資在產品創新上,「塑膠」是今年一個很大的主題,特別是瞄準海洋廢棄物的解決方案,今年一月,在EMF發表一本關於新塑膠經濟的報告中,提醒在2050年前,海洋中塑膠的重量將比魚群更高,並呼籲將循環經濟的原則應用在全球塑膠包裝上以讓此狀況逆轉。

《延伸閱讀》塑膠永續新經濟 商機、環保共存其中

展望2017年,我們可期待更多關於全球塑料協議的合作讓企業和政府採用,EMF的「新塑料經濟倡議(New Plastics Economy Initiative)」是一個三年為期的專案,一起帶動超過40家企業,包括可口可樂、杜邦(DuPont)、聯合利華Unilever、L’Oréal等企業,以及倫敦、哥本哈根等城市,此倡議將推動合作示範專案,會先針對塑料包裝下手。 

關於塑料包裝的法規,在未來幾年可能會變得更嚴格。歐盟委員會的循環經濟包裝是為歐盟成員國設立一個「在2025年達到55%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目標,考慮到2008年的目標在22.5%左右,這個目標確實有挑戰性。

同時,在相關法規上,歐盟國家正開始導入國家法律來解決市場障礙,九月時,瑞典宣布針對自行車、衣服、鞋子和消費用白色家電減稅。同一個月,法國也通過法律,成為第一個禁止使用可丟棄塑膠杯、盤子和餐具的國家,此法律將從2020年起正式啟用,也將是法國邁向《綠色成長的能源轉型法(Energy Transition for Green Growth Act)》的一環,今年初,法國也通過法令,禁止超商丟棄未售完食物所導致的食物浪費。

關於英國脫歐後與歐盟循環經濟包裝的關係仍是一個未知數,在英國也出現相關的廢棄物政策,與歐盟的關係將帶給英國緊迫的壓力,蘇格蘭和威爾斯都分別立法邁向零廢棄物,特別是蘇格蘭更透過「再製造的聚焦」和「國家存款歸還計劃的建模工作」以展示其在循環領導上的決心。此外,「再製造」是一個很大的新經濟機會,研究顯示,歐洲再製造的市場已直逼每年300億歐元,在2030年前將可再增加兩倍。

再往前看,透過即時的資產追蹤,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將在循環價值鏈的建立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像是H&M和The North Face透過APP讓消費者更容易改裝不想要的衣服。在EMF出版的《智能資產報告(Intelligent Assets Report)》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概述,了解更多的連結和大數據可以延長產品使用週期,最佳化在預測的維修和升級上的績效。

當企業開始將循環思維整合進企業核心策略時,對於衡量工具、報告揭露、工具包、架構和認證等需求都可能增加。明年我們可以期待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簡稱BSI)將推出的循環經濟標準,以及更多循環工具的開放,像是未來論壇(Forum for the Future)和聯合利華開發的企業模組工具包。雖然企業尚未充分利用循環經濟能帶給社會價值的潛能,但一些非政府組織像是Tearfund正在調查此方法如何使人脫離貧窮,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

《延伸閱讀》

循環經濟新模式 帶動永續發展新契機

永續物質管理相配合 循環經濟更周全

【循環經濟】產量龐大回收不易 手機產業如何邁向永續經濟

 【循環經濟】IKEA家具五大策略 永續經營勢在必行

 


TOP 5:正視能源儲存的問題(Energy storage taking centre stage)

2016年再生能源的最大裝機載量超過了煤炭,葡萄牙五月曾連續四天完全以再生能源來運轉,再者,2015年英國有近一半的電力來自乾淨能源。

同時,世界上最大的幾家公司,像是Walmart、蘋果、微軟、BMW、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都承諾要達到100%再生能源的目標,讓潔淨能源的需求大量增加。潔淨能源突然增長已經為電力部門造成巨大的混亂,其中德國兩個最大的電力公司RWE和Eon,將再生資產組合與殘留下的化石燃料和核資產分開。英國、芬蘭、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家今年也宣布,將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關閉所有的燃煤電廠。

然而,再生能源發展如此快,也被迫成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像是電網正努力應對高峰時段和間歇性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這意味著需要備用能源。而在天氣晴朗或有風的日子,德國向波蘭和捷克等鄰國出口電力,為所謂的重新配送帶來巨大的成本。 

在美國加州,這個現象被稱為「鴨子曲線(duck curve)」,因為電力需求圖形的形狀,是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於系統上有大量太陽能容量而產生的。這現象特別發生在春天,當天氣常常是冷的(對空調的需求減少),但間歇地晴朗,而風能增加,在潮濕的冬季月份意味水力發電是滿負荷的。

長久以來人們都知道,要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儲能」,但是多年來,儲能卻是清潔能源部門最麻煩的一環。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再生能源儲存容量,另外也是因為儲存成本很高,許多人不確定該使用哪種儲存技術。

然而,2016年代來了一些改變,價格迅速降低,企業也對不同儲存科技的可能性有更多的認知。而世界能源理事會(World Energy Council)也預測,儲能將在未來15年中減少70%的成本。

儲能有許多益處,包括減少總體需求,因此需要建設新容量,增加系統可容納的再生能源數量,並幫助整合大型電動車輛。此外,儲能還可以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和韌性,提升供應的安全性。然而,如世界能源理事會所說的:「儲能通常被認為太昂貴,因為計算的方式沒有完全考慮到它為某些情況帶來的價值」。

從法規來看,有些跡象已露出苗頭,像是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簡稱FERC)便採取大的改變,讓能源儲存成為市場主流。近幾年,隨著燃煤發電廠的關閉,備用容量(reserve margins)縮小,但是英國也看到儲能帶來的好處,當國家電網今年初要採購201MW的電池儲能,用來增強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時,在招標過程中超過1GW的容量達資格預審(pre-qualified)。

此外,還有一個跡象,市場的增長刺激了創新。電池預計在未來幾年佔據最大容量份額,汽車製造商Nissan和戴姆勒(Daimler)都加入特斯拉(Tesla)擴大電池生產。特斯拉最近才宣布,它已經為美國薩摩亞島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其電源牆電池供電,說明整個社區離網的潛力。

其他能源儲存計劃,包括GE計劃創建一個風電和抽水蓄能的專案,將水或空氣泵入廢棄油氣井的方案;以及用重力通過山區鐵路或滑雪纜車作為抽水蓄能的形式。然後由Open Energi公司經營的虛擬能源儲存計畫,Open Energi使用大數據和高級分析來凝聚成千上萬的設施需求,這些設施可以根據系統的要求打開或關閉。

對於在這些產業的企業來說,「能源儲存」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也因為此部門在2016年的進步,企業和整個經濟的消費者應該很快就能獲得收益。 

《延伸閱讀》

【永續能源】阿里巴巴新建節能資料中心,帶動中國能源轉型

潔淨能源新增裝置容量已超越煤炭,若再加上電廠級儲能技術呢?

資誠PwC 2016低碳經濟指數: 中國脫碳率6.4% 創全球最佳紀錄

 

《推薦閱讀》【年度回顧】2016年全球前十大議題(下)

 

資料來源:Ethical Corporation

圖片來源:Hologen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