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 作者:CSRone / 蔡孟儒 / 林新雅

【永續趨勢】從過去30年看企業資本衡量的演進

 《重點摘要》隨著永續的經營觀念日漸普遍,除了關注財務資本,留意環境與社會要素對企業的影響,被視為資本的一環,也列入企業經營的考量,本專題整理近30年來資本概念的重大演進,讓讀者了解「包容性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

 

企業永續在過去幾十年日益受重視,相關的方法論也一直在發展,在不間斷的過程中越來越發達,讓企業的經營不只考慮短期財務層面,也同時將自然資本、其他非財務資本(如人力、社會、智慧資本等)納入考量,以達組織長遠的永續發展。以下會介紹資本的觀念如何受其影響,為企業永續帶來契機。

 

過往歷程-企業資本觀念不斷演進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探討如何評估各層級組織的經濟與永續表現,最早可追蹤於二十世紀早期,就針對非財務因素發行研究報告。到了1990年代中期,開始將非財務資本的研究理論化為實務,例如生態足跡法(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用以判斷自然的供給與人的需求間的平衡。

下一個「多重資本主義(Multicapitalism)」的重要躍進,便是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簡稱GRI)的促成,同時考慮環境、經濟與社會的資本的觀念持續發展。藉由提倡永續報告,GRI讓管理階層更能評估組織的自然、人力與社會等狀態,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到了2005年,結合了GRI基礎的報導原則「永續性脈絡(sustainability context)」,而發展出基於脈絡的永續性(CBS,Context-Based Sustainability),將社會的門檻與環境的限制列入了永續績效的考量。2011年又開始制定多重資本計分卡((MultiCapital Scorecard, 簡稱MCS),是全球首個以脈絡和資本為基礎為衡量、管理及報導的系統,以數字去量化一個組織的永續績效,並獲得知名食品廠商班傑利公司(Ben & Jerry's)的採用。

2013年國際整合性報告委員會(IIRC,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mmittee)發行了一套標準,將財務、生產製造、人力、社會關係、智慧財產與自然六個項目都列為資本,並推斷這六項資本在經公司的經營模式運作後,會導致什麼結果,並考量公司的策略以及短、中、長期的產出價值。

除了GRI與IIRC,2014年GISR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Sustainability Ratings)再度推出了自己的標準,評估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排名與評比。這套標準的特色著重在「完整性原則」(the Completeness principal),主張在衡量永續績效時,應系統性評估對人力、社會、自然、智慧等資本的影響。

2015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一份報告《(Raising the Bar – Advancing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中也有類似的闡述,主張所有企業都應該基於脈絡的方法(context-based approach),在永續報告中全面完整的揭露,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顧及各種類資本。

 

近期展望-企業永續揭露領頭羊「南非」竄升

2016年11月,南非的金氏公司治理委員會(King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以及南非董事協會(Institute of Directors in Southern Africa , 簡稱IoDSA)發行《金氏第四版公司治理原則(King IV)》,在這份報告中,完全支持將環境與社會中等其他因素列為資本的多重資本主義,也有人稱之為「包容性資本主義(inclusive capitalism)」,並主張一個組織所使用的各類資本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而永續報告應該將其反映出來,同時也說明組織如何與各類資本互動,以及與環境、經濟、社會三種脈絡的相互影響。如此積極的提倡,是先前第三版中沒有的。

毫無疑問地,目前企業對於多重資本計算的概念已成為主流,將社會與自然環境視為資本已廣為接受,然而,目前仍未普及的是有效落實此概念的方法(methodologies)及典範實務(best practices),這也是全球各機構和相關學者正在一同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Sustainable Brands

圖片來源:Pixabay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