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8 | 作者:CSRone/黃詩涵/林新雅

【永續趨勢】利害關係人互動4大趨勢一次公開

 可以預見的是,2017年開啟了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世代。從政治風險的觀點來看,無論是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的未來,都沒那麼樂觀,且難以精準預測,企業也難確保全球必定走向經濟自由化且統一標準規範之路。

這樣的演變和大眾對企業、機構的高度不信任,絕對脫離不了關係。根據2017年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2017 Edelman Trust Barometer)指出,只有37%的受訪者認為CEO是值得被信賴的,一連串爆發的企業醜聞讓他們對其信心動搖;甚至政府與媒體有時也會因為利益而扭曲事實。儘管營運環境中有相當多困難,企業仍有機會,展現出領導、創新與包容的一面。

傳統的風險管理及策略工具顯然已無法因應此時多變的挑戰,該是跨國企業重新思考風險管理與企業責任的時候了!用更開放且互動性的溝通思維,已是現今企業的當務之急!以下是致力於提倡公平且永續的非營利組織BSR分享的4大利害關係人趨勢,提供企業在2017年溝通策略上更多參考:

 

1. 寬鬆的法律必然衍伸利害關係人更激進的行動

新上任美國政府已經表示會放寬能源及金融等特定產業的法規標準,這對企業營運並非好事,因為放寬規範伴隨而來的是利害關係人的反彈,進而擴大有爭議性的政治氣候(contentious political climate)。因此,企業必須學習更積極主動重拾大眾的信任,透過道德倫理的呼籲,而非僅遵守法律最低限度的道德。

許多企業正設立道德相關部門,此部門與法務部門密切互動但卻分開運作,此外也有些企業正找尋審計、法務、永續部門之間的相關綜效,以創造最高的價值。

 

2. 地區性的衝突會如蝴蝶效應般影響全球

全面性資訊透明意味著地方性的爭議也能獲得全球性的關注。舉例來說,拉丁美洲的原住民人權團體與全球性的權益倡議組織合作,讓他們的不滿被更多人看見。企業逐漸發現過去被定位為地區性專案的社區參與,影響力與日俱增,以致企業的利害關係人互動管理界線越來越模糊。也因此,需要重新定義利害關係人,並對不同利害關係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滿足他們的期望,才能讓企業永續經營。

 

3. 政治與社會風險的關係密不可分

人口變化與自動化在永續經濟成長的趨勢之下,正改變著勞動市場,也對社會服務施加不少壓力。在開發中國家,中產階級的崛起帶動了個人與群體的權力意識抬頭,同時轉化了政治與社會風險的動態,反對政府與企業的公民逐漸凝聚環境正義、反貪腐及人權捍衛的一股勢力,當抗議者為了自我利益與無效率制度感到失望而發聲時,當地菁英會以不同的管道支持他們。也就是說,企業要了解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交互關係,而不單只是如何讓利害關係人參與。

 

4. 了解自身的衝擊已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企業與人權的發展已行之有年,延伸出健全的風險分析來進行衝擊評估。2015年9月發表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便是鼓勵企業建立衡量組織活動成效的架構系統。人權實踐者發現即便在大眾和法規對人口販賣與奴隸行為的監督下,全球供應鏈管理仍是許多企業的弱點。我們也很清楚,世界各地的貪腐是由全球資金流動促成的,不再是專屬於開發中市場的問題。儘管股東價值仍然是企業的首要考量,社會運動者正努力找出逃稅對人權落實的影響,並對現今公司治理標準的有效性提出質疑。

 

結論

在這個世代中,無論是單單遵循法律規範,或標準的風險管理工具,對企業永續經營都是不足的。適應能力強的企業會聚焦在核心價值、領導與更具包容性的策略,找到努力向前的方向。

 

《延伸閱讀》

【永續溝通】CSR線上揭露4大要點,你都做到了嗎?

【CSR核心競爭力】多方利害關係人的永續溝通

 

資料來源:GreenBiz

圖片來源:Graphicstock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