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 作者:Metabolic / CSRone / 林新雅

【循環經濟】邁向循環世界的7大核心目標

 《重點摘要》近幾年「循環經濟」已成為永續發展的一個發展進行式,許多相關概念被不斷提及與討論,但循環經濟最終出現的樣貌是什麼樣子?荷蘭顧問公司Metabolic整理出循環經濟讓我們看見的七個支柱,讓我們系統性及全盤性的看見一個循環的世界將會……

 

「循環經濟」這個詞在最近這幾年已在企業界闖出名號,隨著不斷地被拿來使用的次數增加,這個詞的定義也不斷被擴大。

許多團體以活動的種類和相關的概念來定義循環經濟,像是新的商業模式,如以租代買,和供應鏈的合作,把廢棄物再利用成為資源等。然而,這些特性最後依然無法告訴我們「循環經濟到底是什麼」,因為他們始終沒描述循環經濟的最終狀態(end state)。也就這個核心的問題:若這個世界是循環的,它實際上會長什麼樣子? 

如果沒有回答這個基礎的問題,我們就缺乏對我們正努力達成的目標有著共同的理解,這也讓過程的衡量變得更加困難。為了定義出一個全然循環經濟體可能產生的績效特性,荷蘭顧問公司Metabolic將這閉鎖循環的原則帶到最終的結論:在一個循環經濟體下,所有物質都應該被用某種一定可以循環的方式來使用(就如同它們理論上在大自然也會如此)。

 

然而,這個結論,意味了一些額外的複雜性:我們不只是要這些物質理論上可能再生,它必須發生在與人相關的時間尺度上,而且我們必須保存其價值和複雜性。更進一步看,我們找到許多合宜的議題,像是如何保護能源以及如何更廣泛地上傳人類的理想。 

到最後,我們總結出了七個特性來描述循環經濟的最終狀態,這些是理想性的特色,或許永遠無法達成,但是它們提供了我們集體共同鎖定的目標。將這些觀點集結一體,我們形塑出這個正努力的定義:

 

『循環經濟是在不破壞生態圈的運作或超越任何地球限度之下,能滿足人類需求,以及公平資源分配的一種新經濟模型。』

 

這些支柱(pillar)可以支持經濟規範和誘因架構的演變,實際實現這些最終成果。科技發展和商業模式最終將支持不只是其中一個而是全部七個目標都會成功。然而,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是,在作出決定時,並非所有這些結果都應同等的優先。有些影響應該被優先於其他的考量:

  • 長期且不可逆的
  • 破壞了地球為人類提供安全及運作空間的能力
  • 對人類或環境的結果有著高度的不確定性

 

對Metabolic公司來說,這七個支柱是一個基本工具,幫助以系統面的方式釐清問題,而不是只毫無痛癢的專注於行動導致在其他地方產生意外的後果。或許更重要的是,Metabolic這幾年精煉在這七個支柱上,促使它們將之轉換為量化工具(指標),可以進一步用來評估產品、專案、企業和投資組合的循環性。

循環經濟是我們最大的機會來修復全球系統的運作,這些支柱提供明確的路標,並提點我們如何實現真正的步伐,因為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浪費了。以下Metabolic公司邀請在循環經濟領域工作人士善用這個框架,並提供反饋,以幫助其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Metabolic

 

1. 材料已連續的高價值循環

透過盡可能拉長時間的最複雜形式,優先考慮保持材料的複雜性。材料循環被設計為具有與人類時間尺度相關的長度,適合於它們所連接的自然週期,與材料缺乏相關,並且在地理上盡可能短程。

材料不是以讓它們不再被分離和純回收的方式混合而成,除非它們能夠以其混合形式的高價值持續無限地循環。材料只有在必要時才被使用。

 

2. 所有能源都基於再生能源

這個系統被設計在不影響性能和服務輸出之下,達到能源效率最大化。用來產生能源和儲能科技的材料被設計用於恢復到系統中。當較低的能量值可用時,能量可以智能地保存和傾倒。能量消耗的密度與地方性的能量密度相呼應(避免能源傳輸),避免能量類型之間的轉換。

 

3. 支持生物多樣性,並能因人類活動而增加

循環經濟要行出一個核心的原則,那就是保存複雜性:保存生態多樣性是一個地球韌性的核心來源,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材料和能源的損失是容忍的,這是最高法則。棲息地,特別是稀有棲息地不受人類活動侵害或結構性損害。

 

4. 人類社會和文化得以保存

身為複雜性、多樣性、韌性的另一形式,維護人類文化和社會凝聚力是重要的。過程和組織反映了受影響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避免結構性破壞獨特存在的人類文化活動或福祉。

 

5. 支持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健康和福祉

有毒和有害物質將被淘汰,此外,在這個經濟的過渡階段,最小化並保持在高度控制的周期。 經濟活動從不威脅人類健康或福祉。例如,透過讓人們在開放火勢中燃燒而成功地回收電子廢棄物不被視為「循環」活動,儘管它導致了材料的回收。

 

6. 人類活動創造的價值超越僅以財務衡量

材料和能源不能在無限衡量中獲得,因此它們的使用應該是有意的,並且對創造社會價值做出有意義的貢獻。超越以財務衡量的價值形式包括審美、情感、生態,這些不能被歸類為一個共同的衡量方式,必須被認定為各自的價值類別。使用資源的選擇最大化盡可能多的類別的價值創造。

延伸閱讀》【永續趨勢】從過去30年看企業資本衡量的演進

 

7. 經濟體系本質上具適應性及韌性的

經濟體系有治理系統、激勵和機制,使其能夠應對系統性衝擊和危機,指的是權力的分配、資訊網絡的結構,並確保在系統部分出現故障的情況下有備份的存在,同樣的韌性原則適用於大小規模。

 

《推薦閱讀》【永續趨勢】循環經濟的眉眉角角,從理念到實務

 

資料來源:GreenBiz

圖片來源:GraphicStock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