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 作者:經濟日報 郭珈爾

資誠:企業要防內部經濟犯罪

 

《重點摘要》資誠公布了「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兩年來,36%的全球企業曾有過經濟犯罪事件。而金融業中有超過25%的金融機構未完成反洗錢及客戶背景調查的風險評估,未能落實防弊措施

經濟犯罪手法日新月異,企業近年來為此蒙受的損失驚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指出,根據2016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有兩成的受訪者至今未執行舞弊風險評估,高達半數的嚴重犯罪事件來自內部人員或團體,顯示企業仍未能有效防堵經濟犯罪。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天公布「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根據此調查,在過去兩年來,36%的全球企業曾經有過經濟犯罪事件,比上次調查微幅減少1%,但每起經濟犯罪造成的財務損失增加,14%的企業損失超過100萬美元。

最常見的經濟犯罪方式,包括挪用資產占64%、網路犯罪32%以及貪汙賄賂24%等。資誠審計服務營運長周建宏分析,與2014年的統計數據相比,以往經濟犯罪的主流類型(例如挪用資產、貪污受賄、採購舞弊和會計造假)皆有下降。

不過,網路犯罪活動比上次調查增加8個百分點,來到32%,整體占比爬升至第二名;而34%的企業相信其組織在未來兩年內將經歷網路犯罪事件,僅管如此,只有37%的企業具備完整的網路犯罪防制及應變計畫,幾乎三分之一的企業完全沒有任何因應計畫。

資誠昨(23)日舉辦「企業誠正經營暨防弊鑑識系列研討會」,邀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怡心、台大會計學系名譽教授蔡揚宗等貴賓致詞,以及政大會計學系特聘講座教授鄭丁旺、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法務部調查局官員等各界人士,一同探討全球經濟犯罪防治趨勢、公司治理和台灣採購舞弊等議題。

周建宏分析,過去兩年來網路犯罪活動大幅增加,卻只有不到四成的全球企業有完整的網路犯罪防制計畫。在最容易發生經濟犯罪的金融業,竟有超過25%的金融機構未完成反洗錢及客戶背景調查的風險評估,可見許多企業仍未能辨識企業經營中的風險環節、落實防弊措施。

鄭丁旺強調,「內控制度只能控制小職員,不能控制大老闆」,建議可以道德勸說和法律制約兩種做法,提升企業倫理、減少經濟犯罪。政府、企業積極投入防弊鑑識,以才能有效以法律作為道德標準的最低防線。

資誠的鑑識會計服務團隊,亦有來自法律、風險管理和資訊專業人士,提供企業舞弊風險管理、鑑識科技解決方案等服務,協助企業建立完善制度,加強公司治理,才能積極防治經濟犯罪。

 

圖片來源:401(K) 2012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