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 作者:聯合報/喻文玟

循環經濟 咖啡豆殼變咖啡杯


Huskee共同創辦人暨主席Saxon Wright探討循環經濟。記者鄭清元/攝影

社會企業的靈感往往來自生活的感受。好比全球每年五千億個咖啡杯被丟棄,衍生「外帶杯生態災難」,澳洲新創公司Huskee創辦人Saxon Wright為讓咖啡香和環境永續共存,把廢棄的咖啡豆殼變成「Huskee Cup」環保咖啡杯,解決問題也帶來商機。

Saxon Wright昨天在社企高峰會的循環經濟論壇分享品牌故事,與談的有春池玻璃研發長吳庭安、大愛感恩科技協理虞珊明。

「全球每年約產出一三五萬噸的咖啡豆脫殼殘渣,平均每名咖啡飲用者貢獻三公斤。」Wright表示,咖啡豆殼數量驚人,但無法當肥料,他靈機一動把新鮮乾燥的豆殼磨成粉,重新填壓製成「豆殼杯」,今年二月上市,取代拋棄式的紙或塑膠杯,結構強度和陶瓷杯不相上下,免燒製可減少碳排,也能百分百分解、再利用。

循環經濟看似美好,Wright坦言「豆殼杯」也遇到很大挑戰,誰要買?市場有需求嗎?因此尋求跨領域合作,現在和零售業、服務業、餐飲業合作,希望認同理念的業者響應。


好日子共同創辦人簡仲威探討減塑消費議題。記者鄭清元/攝影

全世界塑膠造成的海洋汙染經濟損失高達七百五十億美元,超過兩兆台幣。「好日子」創辦人簡仲威說,他曾過了半年「減塑生活」,但還是製造很多垃圾,決定透過設計力量讓減塑更簡單。

簡仲威創業三年,他從刷牙發想開發出零塑化劑、半年可自然分解的「竹牙刷」,竹子當作刷柄,豬鬃是刷毛,材料、設計都有創新特色。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