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 作者:聯合報/彭宣雅、董俞佳

環保署首份調查公布 自來水44%含微塑膠

海洋塑膠有多嚴重?環保署首度公布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中的微型塑膠調查,發現大部分樣品均檢出微型塑膠,不僅養殖、野生貝類不例外,與民眾飲用水有關的自來水廠樣本,原水檢出率為六成一,淨化後的清水也有四成四。

除了本月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海洋大學調查公布海洋垃圾以塑膠垃圾占比最高,達六成六,昨環保署也公布官方首份調查數據。環保署指出,微型塑膠是像PP瓶蓋、免洗餐具、PE塑膠袋、塑膠瓶及吸管、PET寶特瓶等材料,經大自然風化而成。

環保署去年底開始啟動調查,包括王功、台西、東石、安平、澎湖、金門及馬祖七處貝類養殖場,以及福隆及墾丁海水浴場,發現海水微型塑膠數量為每一公噸有一千至一萬八五○○個;沙灘砂礫每公斤廿六至二四○○個;養殖及野生貝類每公克零點二至五點二個,但養殖貝類因時間到就採收,驗出來的數值比野生的少。

這次也調查各地淨水廠,採取清水一百件、原水廿三件,檢出的塑膠皆為纖維狀,清水平均值為每公斤零點七五根,原水二點一七根。不過,環保署比對國際非營利組織的各國自來水,檢測值為四點三四根,我國低於國際檢測值。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這次是一個基礎調查,了解塑膠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環境與生活,他表示,環保署已評估未來是否在灌溉溝渠、河川、排水溝渠等架上網子,以攔截較大型的垃圾,避免一路沖刷後破碎分解,也會加強非重點淨灘區域的淨灘工作。

他也表示,必須源頭減量、減少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從個人行為改變、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才是治本之道。

環保署日前已預告限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草案,預定從二○一九年七月起,包含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四大類、共八千家業者,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

詹順貴也說,這次檢驗所使用的是更嚴謹的採樣及檢測,國際Orb Media是採用二點五微米濾膜分析清水,而我們是採用零點四五濾膜分析,相對嚴格非常多,跟國際比我們算是中等國家,民眾不用太擔憂。
 

資料來源:聯合報
圖片來源:kaboompics


延伸閱讀:
全球飲用水安全堪慮 83%遭微塑膠汙染
清理太平洋垃圾帶 拖曳船先從加州起跑
環境衝擊!聯合國報告:全球製造90億噸塑膠僅9%回收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