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 作者:聯合報/董俞佳

大水有解?政府研商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極端氣候帶來的大雨、大旱危機越來越明顯,不管是823水災,或者是9月初的台北暴雨釀災、日本颱風水患等,都是近期切實發生在你我之間的氣候問題。環保署本月召集各部會研商未來我國面對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各部會預計最快年底前提出版本至環保署彙整後送行政院核定,未來相關部會的法規也要全面盤整,有需要就修訂。

面對氣候變遷,國家、城市如何進行調適成為韌性城市,是國際之間倍受關注與討論的議題,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袁紹英表示,像是日本的東京車站內其實有超大的滯洪池,國外許多交通設施,不蓋在一樓、新加坡一樓空間大多不住人等,都值得我國借鏡思考。

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目前法規、計畫都有一定的規模與雛形,但他覺得國人對氣候變遷的警覺性仍相當不足,大家還覺得這是一個很遙遠的事情,要變成一個政策,推動行動方案更積極的話,一定要整個社會對此都有普遍的覺悟。

而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袁紹英表示,上周與能源、交通、農業、內政、衛福部、國家工程委員會等各部會召開調適策略第二次會議,各部會都有共識,未來面臨國家氣候變遷的危機,必須要調整現有的策略與態度。

袁紹英表示,各部門將提調適行動方案,年底前送到環保署彙整,未來再送行政院後執行,除此之外,面臨氣候變遷,現在也發現過去的法規中,有許多不夠彈性之處,會中也有共識,各部會將盤點現有法規,有不適合的地方將進行修訂。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未來面對溫度上升、降雨強度增加、颱風侵台頻率強度都提高等,不僅可能衝擊到道路、輸配電等基礎設施,也可能提高環境脆弱與敏感度、危及糧食安全,也可能升高傳染病風險。

相關部會目前所提的調適措施包括,衛福部提出針對兒少、身障、老人等對於氣候資訊取得不易者,訂定脆弱族群保護措施,此外,因應登革熱發生率過去五十年增加卅倍,也提出登革熱等病媒傳染病防治計畫。農委會也研擬耐旱、耐熱作物、農業節水計畫等,交通部則提出更精準天氣預報數據等。

此外,環資部組織相關法規預計這個會期送到立法院,李應元表示,水利署、林務局等單位未來會進到環資部中,面對氣候變遷,對於水庫管理、河川排砂,保林、護林,避免發生土石流,這將是環資部的重要工作,目前都已經有相關想法與規畫。

李應元說,水患、缺水是第一要解決的,他說,像是高雄有很多滯洪池,有助於解決水的問題,未來房子如何蒐集雨水、都市計畫如何加強雨水排水等都要一起考量,鄉村部分,蓋公路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村莊的水流是怎麼流的,如果是低窪處,就要考慮築堤,都市走道、人行道等,也要選擇透水性比較好的舖磚而非水泥舖面。

至於學者專家如何看?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以鄰近國家韓國、新加坡來說,調適的工作都有具體的呈現,像是新加坡要求樟宜機場第三期擴建要全面提升6公尺,韓國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高溫,也已經提出糧食因應計畫,但民間目前看不到政府有做什麼具體的工作。

彭啟明表示,調適可以提高城市與國家面為氣候變遷的韌性,像是「不怕水淹」就是調適的重要精神。他認為,這幾年台灣對於調適工作仍很忽視,雖然我們沒有像海島國家馬上要面臨到衝擊,可是問題確實存在。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面對氣候變遷,確實要有些調適工作,原本國家的設計、制度都要調整,但他也表示,現在火力發電廠加入發電,現階段是不可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或許到2025年都不會成功,他認為,調適工作與減少二氧化碳兩者要並行,如果政府不認真做減量,卻改去做調適,這絕對是不對的。

謝英士也提到,英國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工作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內閣有統合,未來行政院也應該要這麼做,至少有一位政務委員來籌備進行,才有可能讓推動政策。彭啟明也認為,如果只是由環保署來彙整,層級仍比較低,無法形成一個大政策,調適的工作層級應拉高。


資料來源:聯合報
圖片來源:terimakasih0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新興森林城市上榜福布斯「影響未來的五座新城」
世界水資源週上談淹水 WWF:自由流動的河很重要
響應中央循環經濟政策 北市要推動永續智慧城市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