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 | 作者:經濟日報/林聰毅、任中原

2018諾貝爾經濟獎 表彰氣候變遷、創新與經濟成長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於8日揭曉,由耶魯大學教授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共獲殊榮,以表彰兩人把氣候變遷、創新等關鍵問題,與經濟成長相結合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這兩人「設計出一些方法來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且最迫切的問題:我們如何建立長期持續與永續的經濟成長」,並「藉由構建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與自然和知識互動的模型,明顯擴大了經濟分析的範圍」。

77歲的諾德豪斯於197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環境問題,從那時開始一直嘗試計算全球暖化的經濟成本。為實現此目標,他構建了綜合經濟和科學的電腦模型,以決定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有效方法。

62歲的羅默,今年甫辭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的職務,他主張決策者應該停止嘗試微調景氣循環,而是應採取措施提倡新科技,才能確保長期成長。他呼籲政府提供補助,以吸引更多的學生進入科學和工程領域。在1990年代末期的電腦榮景期間,他的學說引起廣泛注意,一些支持者認為,他的學說可能是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的基礎。

保羅.羅默(Paul M. Romer),是「內生性(endogenous)經濟成長理論」的先鋒,專攻研究發展以促進技術進步,以帶動經濟成長,也是蜚聲全球的經濟成長專家。他曾經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且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呼聲甚高的候選人之一。

羅默先後曾在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羅徹斯特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任教。他在經濟學上最重要的貢獻在經濟成長領域。在他1983年發表的論文中建立的數學模型,闡明科技進步是人們有意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例如研究發展等;之後又於1986及1990年分別發表論文,開創「內生性成長」理論。

羅默備受稱頌的名言是「浪費掉危機(的教訓),是可怕的事情(A crisis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 」,促使許多經濟學者及投資專家都從2007-2009年經濟衰退中尋求教訓。

他近年來的貢獻,是致力於複製「特許城市(charter cities)」,作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引擎。他主張低度開發國家若能有更好的法規及體制,便能建立一條不同且更佳的成長軌道。在他的模型中,地主國將把「特許城市」的治理責任交由開發程度較高的受託國,允許在當地實施新法規,民眾可以「用腳投票」來表達贊成或反對這些法規。

羅默曾於2001年一度「下海」,成立Aplia新創公司,為學生研發網路家庭作業相關問題,該公司之後被全世界第二大出版集團Cengage Learning購併。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經濟學獎桂冠得主的貢獻「是在方法論上,提供我們對科技創新和氣候變遷因果關係的基本見解」。他們兩人「沒有提供確鑿的答案,但他們的發現,使我們更接近於找出我們如何達成持續與永續全球經濟成長的答案」。

這是瑞典皇家院自1969年以來頒發的第50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Artem Bali


延伸閱讀:
美科技巨擘攜手國際組織 助開發中國家防止饑荒
成功財務模型+創新商業模式 開創循環經濟的永續商機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