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 | 作者:自由時報/楊綿傑

談氣候變遷 英專家:發展綠能帶動新經濟

氣候變遷、空氣污染是世界所面臨共同的危機,但卻也可能是個機會,英國氣候變遷代表布里奇(Nick Bridge)在英國在台辦事處、環保署、中研院、工研院共同舉辦之「2018台英氣候變遷論壇」中分享英國能源轉型例子,進而帶動新產業的發展,同時也預告英國將會與台灣有更多相關討論及合作。

環保署主任秘書蔡鴻德致詞時說,包括正在沉沒中的吐瓦魯,以及日本東京氣溫超過40度,又面臨颱風和淹水等問題,都顯示氣候變遷逐漸影響到每一個地方,並且影響到生活。有鑑於此,台灣在法規、目標等方面都逐漸進行,也將各個部會合作,努力於2030年將公車、公務車電動化、2035年摩托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所有新車都是電動車等目標,而這裡面有很多基礎設施要去做,在這轉變當中會創造很多工作機會。

而台灣身為與英國是少數將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明訂於氣候法案中的國家,不僅英國氣候變遷法的「碳排放預算」(Carbon Budget)機制是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定階段管制目標的重要參考,蔡鴻德也說,跟英國有很多合作空間,透過不斷接觸討論可以找出共通點,未來創造雙贏局面,也能對全世界帶來利益。

受邀發表演講的布里奇長期深耕經濟與外交領域,去年5月受英國外交部長任命為氣候變遷特別代表,他指出,聯合國報告中的關鍵全球升溫1.5度是非常重要數字,假如地球溫度上升1.5度,尚可保留10%至20%珊瑚礁,不過一旦上升達2度,就會只剩只剩百分之一,未來如果不能控制升溫,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浩劫,而人類只剩10多年可以因應。

不過布里奇話鋒一轉,他認為,如果找到正確做法,就能找到清潔乾淨永續的未來,甚至還有新的工作機會,所以現在雖然面對危機,但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他舉英國自身例子,7、8年前完全沒再生能源,現在發電佔比已達5成,5年前燃煤佔4成,到去年已經歸零,而這只是起點,未來將繼續有效率使用再生能源,同時這也可以帶來經濟發展。

布里奇分享說,以風力發電來說,風電產業帶動一整個相關產業鏈,從各種零件製造測試,到後續電的各種應用,都是產業。而未來的模式不會是只在某個地方有座發電廠,而是各處都有有再生能源,也為週邊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因此氣候變遷已經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擴展到經濟、金融,甚至整個社會。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圖片來源:Jason Blackeye


延伸閱讀:
金融挺綠能 放款、債券、投資三箭齊發
未來3年台灣綠能最關鍵風險-「政治」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