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 作者:CSRone 倪上筑

國際綠建築峰會: 從「綠設計」開始思考建築和金融

因應全球能源危機,以及各國公民永續發展意識的抬頭,讓「綠建築」一詞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推出目前全球應用最廣泛之「綠建築認證體系LEED」的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攜手台灣綠領協會於5月31日舉辦首屆國際綠建築峰會台灣站(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ymposium ,IGBS),匯聚近百位國內外建築、科技、金融等領域專家,一同探討綠建築如何促進永續發展目標。

目前LEED在全球167個國家及地區落地,而台灣目前也已有150個專案,超過730萬平方米的面積完成認證。以台北101專案的面積做比較,台灣已有18棟相當於台北101大樓的面積完成認證;更有114個已註冊、待認證的專案進行中。若以完成認證的面積計算,台灣則從2012年開始便躋身LEED全球十大市場之一。

「台灣在永續發展領域做了很多努力,但卻缺少一個國際舞台去展現台灣的故事。」美國綠建築協會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表示,本次高峰會除了讓台灣與國際接軌,更希望透過討論,從政策、金融各方面進一步推動綠建築的落實。

杜日生更指出,策動各個城市、國家推動綠色建築的原因皆不相同。舉例而言,中國大陸建造綠建築時,會觀察、評估其是否能夠創造包含租金、周轉率、賣價在內等額外收益;台灣則是較為關注建造成本,以及建後能夠節省多少耗能與用水。而進一步觀察全球綠色建築發展之趨勢,杜日生認為,「建物使用者的要求」(使用者包含租戶、用家、住宅買家)才是未來推動綠建築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從「設計」開始思考綠色營建

「政策法規趕不上環境惡化的速度,因此全球環境議題需要更具規模、速度,以及好的市場價格作為引導。」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博士表示,目前人類需要使用的原物料數量不斷成長,建築產業的能源與物質使用量也持續攀升,迫切需要透過「從搖籃到搖籃/循環經濟」的思維發展綠建築環境效益,以及新的、更具增長空間的綠色經濟商業模式。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劉舜仁則透過分享產學合作的案例指出,過去營造建物會盡量把建材對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但現在不僅需要完整規劃「循環材料的使用與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更要升級回收技術,並透過跨領域合作來達到「以廢材創造經濟」、「零廢棄」的目標
(過去追求經濟利益極大化所採取的「搖籃到墳墓」思維已不再適於現代生產模式,需改以「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之設計思維面對新的難題。圖片來源:CSRone)

綠色金融加速地產綠化

近年國際綠色/責任投資蔚為熱潮,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受限於全球資源短缺,市場、客戶與自然資源之間的關係需要走入新的模式。而循環經濟、發行綠色債券減緩氣候變遷的各項融資就是全球趨勢之一。

沛然環保綠色金融董事胡伯杰以香港為例進行分享,指出目前香港政府除了在2018年發行128億美元的綠色債券之外,在同年更推出符合全球最佳實踐的綠色金融認證計畫,參照國際標準為綠色債務發行人提供第三方稽核,確認所得款項的使用符合氣候債券標準及行業準則。

此外,胡伯杰也說明,香港於2018年9月公布的「綠色金融策略架構」,強調證監會將透過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揭露指南,確保在香港銷售的綠色產品是可靠的,從而釋放更多樣化的綠色投資機會,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債券、指數)的上市及買賣。

與此同時,香港也以「強制要求所有建築達到綠色標準」、「綠色金融應支持綠建築標準」、「透過綠色建築保險支持綠建築發展」三大層面,要求新建物實行較高的綠色要求和低碳標準以應對氣候變遷。足見香港政府推動綠色債券、責任投資高度積極性。

另一方面,針對如何引導資金進入綠建築產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部門合夥人李宜樺指出,綠建築相關業者除了需要先行將財務規模做好規劃之外,更需要將「能夠降低多少碳足跡」、「在使用和回收時能產生/體現多少價值」,一併搭配財務模型和計畫書與投資人進行溝通,才能有效讓投資者挹注資金。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SRone、數位建築
圖片來源:CSRone


延伸閱讀:
桃機年減3.22萬噸碳排放 奪亞太綠能機場冠軍
抗氣候變遷 木造大樓成建築新潮流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