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 作者:時尚頭條網/Crystal

鑽石可以變得更「道德」嗎?

今天的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想要對各種事物追根溯源。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一項調查指出,隨著千禧一代成為消費者的主力軍,一款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是否恪守生產道德、是否具永續性,諸如此類在父母一代那裡並不擔心的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由此可見,掌握了更多消費能力的千禧一代對商品背後的意義更加敏感。

隨著曾經貢獻大部分消費份額的嬰兒潮一代即將退休,千禧一代正在消費市場施加更多影響。總部位於舊金山的Sustainable Brands永續發展品牌報告稱,它委托哈裡斯民意調查發現消費者正在從追求金錢,地位和個人成就,轉而認為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民意調查發現高達80%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將在經濟上支持幫助他們過上美好生活的品牌。 
 
這或許正是近兩年來消費品行業正在變得更“道德”的原因。 
 
奢侈品集團如法國開雲集團已經對永續發展和企業社會責任做出承諾。2017年開雲集團推出了2025戰略,宣佈將在2025年減少40%的環境損益;LVMH的環保倡議項目LIFE計劃創建於2012年,並於2016年推出LIFE 2020計劃,將環保承諾提升至全新水平。兩大奢侈品牌還於不久前的巴黎聖母院大火承諾捐助3億歐元,作為企業對社會的回饋。 
 
即便是位於價值鏈相對下游的快時尚品牌,也都開始加速占據道德高點。上個月,日本快時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了在中國等11個國家的242家代工廠的名稱和地址。這不僅是為控制供應鏈的環境效益,還為加強原材料溯源和確保上游供應鏈勞工權益提供了保障。H&M、C&A也通過舊衣回收、棉廠試點等舉措試圖縮小品牌對社會環境的危害。
 
作為覆蓋全球的龐大產業,鑽石行業同樣面臨著人們對其環境影響和公平性的重新審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鑽石曾與地緣動蕩、勞工權益等刻板印象相連,這令鑽石開採行業對行業源頭的環境效益、勞工權益和道德代價進行自我揭露顯得勢在必行。

全球首份行業透明度報告公布

鑽石開採業近期迎來了一份行業透明度報告。今年5月,由標普全球 (S&P Global) 旗下公司Trucost ESG Analysis撰寫的一份名為《大型鑽石開採企業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天然鑽石行業透明度報告被首度揭露。此報告的調查對象為鑽石生產商協會(DPA)的成員企業,即全球七大領先鑽石開採商,其鑽石開採量占全球的75%,調查數據幾乎代表整個行業。報告公佈了近年來多項積極的報告結果,為大眾有效傳遞了真實透明的鑽石開採業。

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全球七大領先鑽石開採商,通過鑽石開採業務產生了160億美元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凈效益,花費數十億美元投入社區建設,開採公司大力雇用本地居民,尤其是當地原住民,支付的薪酬直接和間接創造了39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在全球,七大鑽石開採商雇傭了超過7.7萬名員工,企業支付給雇員與合同工的平均薪酬比當地全國人均工資高出66%。

2016年DPA成員企業通過鑽石開採業務產生了160多億美元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凈效益

值得關註的是,Trucost的這份報告糾正了人們對天然鑽石環境足跡較高的誤解,實際上,合成鑽石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天然鑽石的3倍。

作為回饋,大型鑽石開採企業還將創造的收入投入到當地的發展中去。2016年,DPA成員企業支付了超過30億美元為修建道路、學校和基礎設施等方面提供資金。這筆資金可支持美國國際空間站工作一年(約30億美元),也可基本滿足倫敦地鐵運營一年所需的資金(約25.81億英鎊或34億美元)。 
 
波札那的崛起是鑽石助力國家經濟騰飛的成功案例之一。 1967年,在波札那發現鑽石之前,全國僅有6.4公裡長的柏油路,而如今已增加至6400公裡。 貧困人口減少了一半。每一位波札那兒童都能接受免費的小學和中學教育。 

與此同時,由於鑽石開採業與生產安全關系緊密,DPA成員正在積極協同合作,實現工作環境零傷害的目標。報告顯示,DPA成員發生的安全事故與類似行業相比更低,以建築業為例,建築業發生的安全事故是DPA成員在鑽石開採中發生安全事故的44倍;而每工作100萬個小時,零售行業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為3.16,而DPA成員則為0.20,這意味著DPA成員的鑽石開採企業發生意外事故概率更低。 

鑽石行業的集體努力

從多個層面上看,鑽石開採業都正在變得更加透明。供應鏈透明度不斷提高,不僅能夠像一面鏡子一樣督促企業進行改善,同時還能讓好的實踐方式被更多人知道並復制。

在鑽石消費領域,這樣的實踐也被推行。例如,蒂芙尼Tiffany & Co嚴格的供應鏈監管已經實施多年,通過實施的社會責任計劃,蒂芙尼與供應商合作,審查並幫助改善他們在世界各地運營場所的人權、勞工和環境績效。同時每年通過永續發展報告,公佈最新進展,實現行業透明。

建立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考察機制也可以加強行業的內部監督。作為鑽石產品的上游產業鏈,利益相關方對其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年輕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和道德意識空前提升,他們在購買鑽石產品時,也對其背後的故事更為關注。  

2006年,電影《血鑽》以20世紀90年代為背景,描繪了以鑽石為焦點的非洲叛亂。但事實上,血鑽所描繪的景象早已成為過去時。現在的情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非洲的叛亂活動已經逐漸消退,鑽石產業也實施了嚴格管控。 

早在2003年,由鑽石開採業達成的金伯利進程(Kimberley Process)便正式實施,這是對毛坯鑽石進出口貿易所實施的一項監管制度,其目的是為了確保沒有來自沖突地區的鑽石交易,維護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如今99.8%的鑽石都符合金伯利進程的規定。而近年來,業界也一直敦促金伯利進程進行改革,擴大沖突鑽石的認定,推動行業繼續向前發展。 

責任珠寶業委員會The Responsible Jewellery Council (RJC)近期還推出了新的行為準則,為珠寶供應鏈中的公司定義了負責任的社會和環境業務實踐(COP)。這是自2005年責任珠寶業委員會成立以來COP的第三次迭代,反應了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全球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新的準則通常反映了委員會成員,民間社會組織和行業機構的協同意見,更能確保鑽石開採業發展的大局觀。 

鮮為外界所知的是,一些生產商巨頭已經開始了極為具體的努力。例如戴比爾斯集團準備試行一項名為GemFair的計劃,為道德來源的手工和小規模採礦(ASM)鑽石創造一條安全透明的銷售途徑。戴比爾斯集團首席執行官Bruce Cleaver表示,ASM是許多受貧困社區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是這種形式往往是非正式的和不受管制的,無法進入既定的國際市場,也無法讓勞工獲得應得的權益。通過提供安全的市場路線,提供公平的價格並幫助提高標準,大型鑽石生產商既能幫助採礦工作人員獲得可觀的工作前景,也能開發更多原材料。 

鑽石開發計劃(DDI)還推出了一種創新的認證體系“Maendeleo鑽石標準(MDS)”,通過採用標準和最佳實踐,幫助手工和小規模採礦業務實現鑽石的道德生產,不僅為手工開採的鑽石提供更好的價格,而是一個尊重勞工權益,健康和安全以及支持環境永續的合法採礦作業體系。 

被很多人忽視的是,供應鏈勞工權益問題還與女性權益緊密相連。盡管鑽石開採傳統上是男性主導的活動,但在世界七大鑽石開採商的主導下旗下女性工作人員的比例正持續增加。從雇傭女性畢業生,到為其提供職業發展規劃的工作室,DPA的大多數成員均為旗下女性工作人員創設職業生涯的定製化項目,力求提升女性的工作地位。例如,佩特拉鑽石Petra的婦女開採從業委員會(WIM)就為佩特拉鑽石Petra在南非的女性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分享經驗、認知工作挑戰和促進職業發展機會的平臺。 

面向新消費群體的溝通升級

天然鑽石是一項歷久彌新的行業,在倡導行業透明度的同時,天然鑽石行業也在尋求和年輕消費群體的有效溝通。

以鑽石生產商協會DPA為例,DPA的使命是重新定義鑽石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情感價值,建立年輕消費者和鑽石的感情聯系與共鳴,讓人們充分認識鑽石的真實、珍貴及稀有;並且通過鑽石的光芒,啟發人們發現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愛,並見證、慶祝身邊珍貴的愛。 

第八屆年度全球鑽石報告顯示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偏好已發生改變。報告認為,隨著千禧一代消費能力的增強,年輕消費者正在促使行業參與者重新考慮其銷售和行銷策略。 

在鑽石象徵意義快速變化的當下,鑽石開採行業的當務之急是重定義和重申天然鑽石的價值,這需要更加積極的傳播策略進行配合。事實上,天然鑽石行業也正加速擴大聲量,塑造鑽石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新形象。 

根據戴比爾斯發布的《2018年鑽石行業洞察報告》,2017年鑽石首飾需求達8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者共占據全球總銷量的2/3。在中國,這個比例接近80%。Z世代是更大的消費群體,他們占全世界總人口的35%,在今後一二十年內,將成為鑽石消費的生力軍。 

另有數據顯示,2017年是全球包括美國在內,對鑽石飾品需求最強烈的一年。千禧一代雖然只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卻占據了鑽石需求總價值的59%。研究顯示,千禧一代對提供真實性、稀有性和珍貴性的商品,具有濃厚的興趣。而形成於幾十億年前的天然鑽石是他們在生活和人際交往中表達真實情感、展現自我的理想載體。

而在中國,70%的鑽石消費來自18歲至34歲的年輕女性,遠高於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其他的主要鑽石消費市場。比起上一代對玉和黃金的喜愛,年輕消費者更偏好充滿個性的鑽石首飾。 

Diamond Empowerment Fund執行董事Nancy Orem Lyman此前表示,“我們希望改變當前圍繞鑽石行業的敘事。人們需要瞭解鑽石所帶來的好處,而礦工和生產商正在為那些不幸的人提供幫助。”行業記者兼分析師Avi Krawitz在其文章中也詳細介紹了從鑽石賦權基金到鑽石發展計劃,責任珠寶委員會,金伯利進程,世界鑽石理事會以及私營公司的一系列舉措,鑽石行業對其所涉及的社區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而公眾對這個行業卻是消極的。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WFDB)主席Ernie Blom認為,行業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這些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值得強調的是,天然鑽石的開採量在2005年達到頂峰,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幅下降。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天然鑽石大多發現於一種極為古老的地下火山岩管,即金伯利岩,這種蘊藏著鑽石的岩管極為罕見,而且已經有數十年沒有發現新的帶有鑽石的金伯利岩了。這便成為鑽石越來越稀少的原因,也再次證明天然鑽石有其珍貴的內在價值,也為鑽石未來的進一步增值提供了基礎。 

在可見的未來,數量稀少而符合道德性的商品將繼續變得珍貴。

 

資料來源:LadyMax.cn
圖片來源:Hao Zhang


延伸閱讀:
企業朝向循環經濟-最後一哩路
蘋果2019年供應商責任報告 「所做的一切以人優先」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