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 作者:新華網/郭海飛、張增艷、孫斌、李騰飛、李佳、鄭曉明、單瑩、歐小悦

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報告

「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洞察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把握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發展大勢,明確提出了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五點主張,彰顯了尊重自然、崇尚綠色的中國智慧, 為人類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貢獻了中國方案。

在新時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駛入快車道,並被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佈局。 作為中國「能源消耗大戶」之一的房地產建築業,也正邁向綠色發展的重要關口。 過去,在規模與利潤編織的光環背後,地產作為能耗大戶的角色被長期忽略;如今,發展綠色地產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2019年距離協力廠商綠色評級與評價機構標準排名第一次啟動綠色地產調研工作併發布中國綠色地產指數報告,已經過去整整4年。

在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投資協會、中國建築節能協會、中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等機構的支援與説明下,標準排名正在激勵更多的房企加入綠色地產的隊伍。 而每年編制發佈的中國綠色地產指數報告,旨在引領中國的房地產建築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報告》調研工作于2019年1月啟動,歷時5個月完成了報告的編寫、校對工作。

一、中國綠色地產發展背景

(一)時代呼喚綠色地產

隨著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已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大重要問題。 而建築一度被認為是世界能源以及土地、礦石、木材、水等各種資源最主要的消耗源和環境污染源。

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331億噸的歷史新高,其中最大的「黑洞」就是建築能耗。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於建築業。

水泥、砂子、水、鋼材是建築行業的主要原材料,每年這些原材料的消耗量非常巨大。 有資料顯示,中國的水泥消耗量約占全球的一半,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不再開採石灰石。

此外,中國的天然砂無法滿足建築業的需求,需要進口砂。 因此,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與日俱增,也是對建築行業能耗的一大挑戰。

全球的城市化進程在不斷發展,中國的城鎮化也在進一步推進。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表明,截至2018年底,中國城鎮化水準為59.58%。 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約為75%。

這意味著,隨著中國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對於建築數量和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一需求的增加給中國建築節能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

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築及其附屬設備。 這些建築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與建築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占環境總體污染的34%;建築垃圾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

建築業能耗巨大,已經成為全球共識。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次報告中列出了能耗的七個主要領域,其中能耗最大的包括工業、交通、建築業。 不僅如此,建築業的能耗具有鎖定效應。 一旦建築建成,能耗基本是固定的,很難再減少。 後期如果想要給建築做節能改造,不僅難度大,而且成本高。

因此,探索並建立可持續的建築業發展模式具有迫切需要。 在此背景下,綠色地產應運而生,核心便是發展綠色建築。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隨著生態文明的戰略意義不斷提升,綠色地產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房地產行業的矚目。 部分開發商已形成共識: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傳統開發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發展綠色地產才是開發商未來的出路。

 

(二)政策加持,注重實效

儘管綠色地產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肇始于頂層設計的變革已在不斷探索、深化。 和往年相比,除了政策支援力度持續加大,不少政策的落腳點越來越注重執行、強調實效。

2019年3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2019版,該版本將于2019年8月1日起實施,此前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2014版同時廢止。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實施,從政策源頭推動了中國綠色建築的起步與發展。 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評出10636個綠色建築標識專案,建築面積超過10億平方米,完成「十二五」期間對綠色建築要求的目標。 在此之後,國家提出的目標是,在「十三五」期末,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比重要超過50%。

總體來看,在新的階段,綠色建築被賦予了「以人為本」的屬性,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以建築消費者的滿意體驗為視角,綠色建築從之前的功能本位、資源節約轉變為同時重視人居品質、健康性能。

和2014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相比,2019版有諸多亮點:

一是更新了評價指標體系。 從百姓視角出發,以增進建築消費者對於綠色建築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修訂後的《標準》將原來的「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施工管理、運營管理」七大指標體系更新為「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五大指標體系。

二是重新設定了評價階段,目的是引導綠色技術的實施落地,將綠色建築評價的節點設定在建築工程竣工後。 另外,規定了在建工程施工圖設計完成後,可進行預評價,這是一個巨大的創新。

實際上,綠色建築在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設計標識多、運行標識少,「以人為本」體現得不夠,對建設領域的新技術、新理念回應度有待提高等。 因此,修訂時更多考慮了如何讓條目更有效地落地。

三是綠色建築等級由三級變為四級,增加「基本級」,即變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滿足所有控制項的要求即為基本級。 同時,控制項與強制性規範有效銜接,將作為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的主要依據。

四是分層設置了性能要求,提高了綠色建築的性能水準。 在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綠色建築的等級認定時,按指標最低分、全裝修、總分值、特殊要求4個層級分別對不同星級綠色建築提出了差異性技術要求。 換句話說,就是星級認定需要滿足基本的技術要求,其評定門檻有所提高。

五是優化計分評價方式,增強了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 整體條文數量也較2014版大幅減少。

六是拓展了綠色建築的內涵:耐久、服務、健康、宜居、全齡適用。

可以說,新《標準》對建築企業要求更高。 建築企業要承接綠色建築工程,必須具備相應的技術條件和人才,才能夠達到要求。 建築企業要加強自身的技術能力和人才儲備,以更具競爭力的姿態進入綠色建築的龐大市場。

自2006年中國發佈第一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以來,中國綠色建築開始正式起步;2014年,中國頒佈了現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綠色建築的數量迎來井噴式增長。 隨著2019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落地,多數省份也發佈通知、規劃等,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地綠色建築的發展。

2019年1月12日,《山東省綠色建築促進辦法》獲得山東省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通過,同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建設單位組織工程竣工驗收時,應當對建築是否符合綠色建築標準進行驗收;不符合綠色建築標準的,竣工驗收不得通過。 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專案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進行能源利用效率測評。 測評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應當責成有責任的單位進行整改。 同時對綠色建築的運營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例如節能、節水、室內外環境維護等管理制度完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水等污染物排放達標等。

同時,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了《河北省推進綠色建築發展工作方案》,明確規定城鎮新建民用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2019年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力爭達到55%。 城市、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的新建民用建築,全部按照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進行建設。 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築、建築面積大於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築、建築面積大於10萬平方米的住宅社區三類須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進行建設。 《方案》還指出,雄安新區也要開展「綠色建築發展示範區」建設。 同時,在4月20日發佈了《河北省綠色建築專項規劃編制導則》的通知。

安徽省則按照《2019年全省建築節能與科技工作要點要求》,在2019年全面推進綠色建築,穩步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建築能效提升,推進建設科技創新,促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品質發展。 通過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引導綠色建築高星級發展、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應用,全面推進綠色建築。 其目標是全省綠色建築占新建民用建築面積比例達到45%,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力爭達到10%。 此外,今年還將啟動綠色建築立法,形成《安徽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審議稿)》。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也發佈了《河南省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該標準明確規定,裝配式建築評價包含預評價和專案評價,其中專案評價為裝配式建築評價的最終結果。 預評價宜在設計階段按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分別進行,並按設計檔計算裝配率。 專案評價應在專案竣工驗收後進行,並應按照竣工資料計算裝配率、建造過程及提高指標分值,確定評價等級。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在今年公佈了《近零能耗建築技術標準》,自2019年9月1日起實施。 《標準》首次界定了中國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零能耗建築等相關概念,明確包括了室內環境參數和建築能耗指標在內的約束性控制指標,提出相應的技術性能指標、技術措施和評價方法,開發近零能耗建築計算和評價工具。 這也是國際上首次通過國家標準的形式對零能耗建築相關定義進行明確規定。 《標準》的實施將對推動建築節能減排、提升建築室內環境水準、調整建築能源消費結構、促進建築節能產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標準》強調了中國近零能耗建築標準體系的建立既要與中國1986~2016年的建築節能30%、50%、65%的「三步走」規劃進行合理銜接,又要和2025年、2035年、2050年中長期建築能效提升目標有效關聯, 從整體上指導建築節能相關行業的發展。

同時,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以下簡稱《目錄》),為各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提供了「綠色」判斷標準。

《目錄》涵蓋了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六大類,並細化出30個二級分類和211個三級分類,其中每一個三級分類均有詳細的解釋說明和界定條件, 是目前中國關於界定綠色產業和專案最全面最詳細的指引,能切實解決在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和以往的版本相比,《目錄》針對綠色建築包含專案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充,將《綠債目錄》中的新建和改造綠色建築2項內容擴充為6項,新增了超低能耗建築、可再生能源建築、裝配式建築及物流綠色倉儲4項, 使綠色建築所包含的專案類型更加具體、全面。 這些內容的擴充,一方面明晰了綠色建築涵蓋的範圍,即包括超低能耗建築、可再生能源建築、裝配式建築等,有助於推進綠色建築的全方位發展,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對綠色建築更為具體、明確的界定有助於政策在實踐中落地, 有助於綠色金融推動超低能耗建築、可再生能源建築、裝配式建築的發展。 可以預見,在政策的不斷引導下,中國的綠色建築將迎來快速發展態勢。

此外,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還在5月發佈了《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到實施城市綠色建築、建築節能、清潔取暖、海綿城市、高效節能電器、清潔能源替代等技術研發重大專案和示範工程。 《意見》的實施,將從綠色技術層面助推綠色建築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從目前的政策格局來看,關於綠色地產的發展正在形成多部門相互配合、協調發展,真正做到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有效的管理。

 

(三)綠色金融持續發力

隨著綠色金融被寫入十九大報告,綠色金融成為推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8年9月,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審議通過了《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章程》,表決通過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等內容,下一步將從明確工作機制、確定時程表和路線圖、推動標準落地等方面入手, 全力做好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工作。

綠色金融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正在不斷加深,並已逐漸呈現了主流化趨勢。 通過向綠色地產專案提供資金支援,綠色金融愈發成為房地產行業傳統模式轉型的催化劑。

2018年,綠色信貸制度創新有了新的突破。 201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建立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自當年3月起實施。 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在自評估具備資料品質管理機制或資料準確可靠的基礎上按季度提交報數申請,經人民銀行確認後按要求報送綠色貸款專項統計資料,引導金融機構加強綠色信貸基礎統計能力。

2018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這是人民銀行分支機搆開展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基礎參照。

根據相關披露資料,中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從2013年末的5.20萬億元穩定增長至2018年末的8.23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62% ;2018年綠色貸款比同期企業及其他單位貸款增速高6.1個百分點;綠色貸款增量占同期企業及其他單位貸款增量的14.2%。 作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力量,綠色信貸在促進綠色地產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8年度綠色債券運行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綠色債券共計發行129期,發行規模為2208.53億元,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較2017年分別增長13.16%和7.48%。 除資產支援證券外,中國新發綠色債券共涉及88家發行人,較上年增長29.41%,其中67家為2018年新增發行人,綠色債券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多。

不容忽視的是,在2018年,銀行間市場仍為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場所,共發行綠色債券82期,發行規模為1723.82億元,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均與2017年基本持平。

2018年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關於加強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及配套規範檔,提出對存續期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使用方式進行監督核查,進一步細化對募集資金使用方式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披露內容的要求。 此舉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監督管理,提升綠色金融債資訊披露透明度。

相比往年,地方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多地出臺規劃促進綠色債券發展。 甘肅、四川、海南、新疆等省區紛紛發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或規劃方案。 其中,鼓勵綠色債券發展是構建地方綠色金融體系的重點內容之一,具體包括鼓勵企業和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鼓勵投資人投資綠色債券等。

在綠色債券發行規模不斷提升的同時,綠色債券的資訊披露要求也得到了強化,綠色債券的透明度進一步提升。 2018年9月30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修訂後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為了強化上市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方面的引領作用,《準則》對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資訊、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以及公司治理相關資訊作出制度性規定,形成了環境、 社會和企業治理(ESG)資訊披露的基本框架。 環境資訊透明度的提升,將有助於防止「漂綠」行為,促進綠色債券市場穩定發展。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12月7日,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以下簡稱「綠標委」)正式成立。 根據2017年發佈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綠標委將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統籌實施自律管理。 綠標委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綠色債券自律管理協調機制落地運行,有助於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品質和水準,中國綠債市場標準化進程將再進一步。

2019年3月,全國首單綠色建築性能責任保險落地北京市朝陽區。 朝陽區以崔各莊奶東村企業升級改造專案為試點,引入綠色保險機制,以市場化手段保證綠色建築實現預期的運行評價星級標準,大力推進綠色建築由綠色設計向綠色運行轉化。

該試點專案以綠色建築為設計理念,致力於建設成為綠色智慧生態園區。 專案投保以後,在專案的啟動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行階段,保險公司都將聘請協力廠商綠色建築服務中心對重要環節和節點進行風險防控,確保標的建築滿足綠色建築運行評價星級要求。 同時,在被保險建築最終未取得合同約定的綠色運行星級標準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將採取實物修復和貨幣補償的方式,保障專案方的權益。

與一般建築相比,綠色建築對各方面要求更高,同時,從紙面設計的「綠色」到實際運行的「綠色」面臨更多不確定的因素。 為確保建築達到綠色運行評價標準,實現綠色建築的預期價值,朝陽區創新性地引入保險機制,從而推動綠色建築產業從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轉變,滿足相關各方對於綠色建築性能落地的需求,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發展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將成為未來建築的主導趨勢。 朝陽區先行探索開展的綠色建築性能責任保險,旨在通過政府引導,運用金融手段,積極發揮市場作用,為開發企業提供事前信用增進、事中風控服務、事後損失補償的全方位保障,營造有利於綠色建築發展的環境, 讓綠色建築從綠色設計真正走向綠色運行,其示範效應值得其他地區參考、借鑒。

2019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佈通知,支援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內企業註冊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探索擴大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用途;鼓勵試驗區內企業通過註冊發行定向工具、 資產支援票據等不同品種的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增加融資額度,豐富企業融資管道。

綠色地產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這其中就包含綠色金融的資金供給。 而綠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防範風險是金融永恆的主題。 發展綠色金融要守住風險底線,真正做到以綠色金融促綠色發展。

二、標準排名「RANK」綠色地產指數評價模型:

G=Rx50%=Ax30%=Nx10%=Kx10%

其中G代表綠色指數,滿分100,R代表綠色地產常規指數,按照50%占比計算,A代表綠色地產獎勵指數,按照30%占比計算,N代表綠色資訊透明指數,K代表綠色市場效益指數,N和K均按照10%計算。

 

1)綠色地產常規指數R

由於全裝修成品房和裝配式建築這兩大指標也是反映建築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重要因素,因此標準排名將這兩項指標也作為計算房企綠色指數的重要內容。

綠色地產常規指數R滿分100,其中綠色建築設計標識和運行標識分別按照25%和55%占比計算,裝配式建築和全裝修成品房兩大指標分別按照5%和15%計算。

綠色地產常規指數(R)計算公式如下: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2651n.png

 

其中P表示公司營業收入規模係數,該係數通過對企業當年營業收入資料的離差標準化處理,得到各家企業相對於大型企業的規模係數,從而將大型企業在推廣綠色建築、引領綠色地產發展趨勢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引領作用予以顯現。

計算公式為: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2811n.png

其中M代表企業年度營業收入,MAX表示所有調研企業中最大年度營業收入值,MIN代表所有調研企業中最小年度營業收入值。

b1代表綠色建築設計一星級面積,b2代表綠色建築設計二星級面積,b3代表綠色建築設計三星級面積,E代表新開工面積。

d1代表綠色建築運行一星級面積,d2代表綠色建築運行二星級面積,d3代表綠色建築運行三星級面積,F代表竣工面積。

H代表裝配式建築面積,J代表全裝修成品房面積。

 

2)綠色地產獎勵指數A

為了鼓勵企業開發建設更加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高星級綠色建築專案,標準排名將綠色建築二星級和三星級標識資料作為獎勵指數。 綠色地產獎勵指數A滿分同樣為100,其中綠色建築二星級和三星級設計標識資料分別按照10%和20%計算,綠色建築二星級和三星級運行標識資料分別按照30%和40%計算。

綠色地產獎勵指數(A)計算方法如下: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2961n.png

 

3)綠色資訊透明指數(N)

中國證監會正在制定實施環境資訊強制披露制度,上市房企對於環境資訊的公開披露將成為衡量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為了鼓勵企業披露更多環境資訊,標準排名將該指數作為企業綠色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分100。

綠色資訊透明指數(N)計算方法如下: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3121n.png

 

其中n=商業網路綠色新聞條數,n1=商業網路負面資訊條數,Q代表發佈企業社會責任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獎勵係數,滿分20分,未發佈為0分,發佈得基礎分14分, 此外根據企業社會責任或可持續發展報告資訊披露完整度和詳實度確定具體分值。

 

4)綠色市場效益指數(K)

為了反映綠色建築產品的溢價能力,同時也反映出綠色產品市場競爭力與企業盈利能力之間的關係,特將綠色市場效益指數(K)作為企業綠色指數的最後一個指標,該指標滿分為100。

計算方法如下:,GPM即毛獲利率,用來衡量企業綠色建築產品整體盈利能力。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3281n.png

資料統計時段: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三、中國綠色地產發展情況

標準排名研究發現,2018年共有1062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標識,與2017年的1126個相比,專案數量略有下降,認證總面積約為9875.20萬平方米。

其中,78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運行標識,認證總建築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占二星級綠色建築認證總面積的8.26%。

此外,有113個綠色建築專案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標識,認證總面積為2177.02萬平方米。 其中,有20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運行標識,認證的面積為215.16萬平方米,占三星級綠色建築認證總面積的9.76%。

和2017年相比,2018年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運行標識、三星級運行標識的專案數量有所增加,占比也隨之上升。

自綠色建築推行以來,中國綠色建築專案獲得的多為設計標識,真正被評為運行標識的專案數量非常有限。

這也是綠色建築在實操中面臨的難題。 一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的星級設計標識後,其是否嚴格按照綠色建築設計圖紙來施工建設,建成的專案是否能夠實現綠色建築設計標識所預測的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效果,在沒有經過相關運行階段的檢測認證前並不可知。 因此,僅僅停留在設計階段的綠色建築星級認證,意義並不大。

在頂層設計方面,國家開始大力支援運行階段的綠色建築星級認證,真正實現綠色建築專案從設計到運行階段的綠色認證。 例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的2019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規定了在建工程施工圖設計完成後,可進行預評價,其目的是為了引導綠色技術的實施落地,將綠色建築評價的節點設定在建築工程竣工後,推動綠色建築獲得運行標識。

從企業層面來看,萬科、碧桂園、恒大、綠城、龍湖等地產巨頭進入綠色地產標杆行列;而當代置業、中國金茂、首開地產、中海地產、朗詩綠色集團、保利發展、招商蛇口、遠洋集團、中南置地、華髮股份等進入綠色地產運行典範行列。 此外,榮盛發展、正榮地產、禹洲地產、藍光發展、祥生地產等均有上榜。

從標準排名獲得的50份調查問卷可知,在接受調查的50家大型房地產企業中,所達到的綠色建築一星級建築面積超過1.02億平方米,其中獲得運行標識的一星級建築面積約為1294.21萬平方米,占比為12.68%。 相比2017年這一資料為10%,占比有所上升。

縱觀2018年全年,國內僅有7個住宅專案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運行標識;共有44個住宅專案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運行標識。

和2018年類似,標準排名繼續對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和全裝修成品房三個指標進行了調研,並分別從新開工和竣工等兩個維度統計和分析。 此外,2019年標準排名對評價模型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測算,最終評選出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

陽光城、雅居樂、建發房產、中天地產、中國鐵建和華僑城六大房企由於2018年在綠色建築領域的表現相對薄弱,無緣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3431n.jpg

標準排名研究發現,入選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34家綠色地產標杆企業,在2018年的新開工總面積約為5.8億平方米,其中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和三星級設計標識與運營標識的認證面積為6262萬平方米。

此外,在2018年,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上榜企業有6302萬平方米全裝修成品房開工建設,5838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新開工。

四、中國綠色地產發展特點

(一)頭部房企表現搶眼

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顯示,中國金茂、萬科集團、中海地產、碧桂園、中國恒大、首開地產、葛洲壩地產、當代置業、綠城中國、龍湖集團、朗詩綠色集團、寶龍地產、 招商蛇口等企業成為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前十名。

其中,中國金茂、萬科集團、中海地產,成為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前三甲。 這是中國金茂第一次位列標準排名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第一名。

資料顯示,中國金茂在2018年首次跨入千億房企的陣營,合同銷售額為1280億元,其在綠色地產方面表現突出。 2018年,中國金茂新開工面積約為1221萬平方米,綠色建築設計標識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認證面積分別為1144.65萬平方米、77.52萬平方米、90.05萬平方米;綠色建築運行標識一星級、二星級、 三星級認證面積分別為32.64萬平方米、53.99萬平方米、146.57萬平方米。

此外,中國金茂在裝配式建築和全裝修成品房方面也表現搶眼:2018年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約為642萬平方米,全裝修成品房新開工面積為565萬平方米。

中國金茂最終獲評為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冠軍。

在進擊千億房企的同時,中國金茂也在探索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例如,2018年中國金茂發佈金茂府2.0,注重綠色健康、智慧科技的升級,並將上述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從中國金茂發佈的《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也可以看出,2018年堪稱中國金茂的綠色發展之年,它獲得國內外各項綠色建築認證標識30項,其中國家綠色建築標識12項、BREEAM認證12項、LEED認證2項、 WELL預認證3項、健康建築2星1項。 截至2018年底,中國金茂已經累計獲得國內外各項綠色建築認證標識140項,預計每年建築物溫室氣體減排總量超過了30萬噸。

2018年,萬科集團以6069.5億元的合約銷售額穩居行業第一。 在綠色地產發展方面,萬科集團仍然保持了領先的優勢,位居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第二。 在過去5年裡,萬科集團曾經三次登頂標準排名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

作為綠色地產領域的老兵,萬科集團試水住宅產業化已有14年的時間。 在2018年,萬科集團更是結合過往工業化建造方式實踐以及國家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編制了《2018-2021年萬科工業化體系推進辦法》。

《萬科2018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8年新開工工業化專案的面積約為1893.9萬平方米,約占開工專案面積的77%。 萬科集團在2018年的綠色建築面積為3501.6萬平方米,綠色建築面積累計為1.47億平方米;2018年綠色一、二星專案面積為3466.9萬平方米,綠色三星專案面積為34.7萬平方米。 和2017年相比,萬科集團在2018年的綠色建築運行標識專案面積為46.7萬平方米,同比漲幅為138%。

此外,萬科集團比較重視綠色環保技術的研發及創新,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等,其研究的範圍涵蓋裝配式低多層混凝土結構體系、住宅全裝修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築檢測方法研究、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研發與實踐等。

緊隨其後的是老牌龍頭房企中海地產。

2018年,中海地產全年的新開工面積為1881萬平方米,獲得綠色建築設計標識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認證面積分別為518萬平方米、181萬平方米、40萬平方米;獲得綠色建築運行標識一星級、二星級、 三星級認證面積為381萬平方米、5萬平方米、42萬平方米。

中海地產在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1714億港元,毛獲利率高達39%,堪稱「利潤之王」。

憑藉上述成績,中海地產獲得了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第三名。

除了前三甲,碧桂園、中國恒大並列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第四名,兩家房企在2018年的合同銷售額均超過了5000億元。 按照「RANK」模型測算,碧桂園、中國恒大的綠色指數為23。 與2018年相比,上述兩家企業的排名略有下滑。

中國恒大2018年的新開工面積約為7567萬平方米,領跑所有房企。 其中,綠色建築設計標識一星級、二星級分別為2507.60萬平方米、624.09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面積約為35.15萬平方米,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約為2660.84萬平方米。 截至2018年底,中國恒大實現合同銷售額5513億元,營業收入4662億元,同比分別上升10.1%、49.9%,毛獲利率約為36%。

早在2012年,中國恒大就注意到國家關於綠色建築的各項政策,並在企業內部制定和實施《綠色建築設計管理制度》《綠色建築專項考核制度》《綠色物業管理制度》《建築產業化管理辦法》等。 此外,還建立了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和指引。 2015年,中國恒大聯合哈佛大學、清華大學成立綠色建築研究基地,並在綠色建築認證數量和綠色建築人才培養方面持續發力。

據瞭解,目前中國恒大所有的住宅專案至少要按照綠色建築一星級標準進行設計。 2018年中國恒大共有162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認證,其中21個專案為二星級綠色建築認證,1個為三星級綠色建築認證。

碧桂園同樣十分重視綠色建築發展。 2018年,碧桂園獲得綠色建築的專案約為749個,其中綠色建築一星級認證586個、綠色建築二星級認證166個、綠色建築三星級認證3個;綠色建築總面積約為1.54億平方米,綠色建築一星級、 二星級專案共有1.50億平方米,綠色建築三星級專案共有133萬平方米。

在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的前10名中,龍湖集團在2018年的合同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而首開地產、綠城中國、招商蛇口的銷售規模均為千億級別,寶龍地產、當代置業、朗詩綠色集團的銷售規模均超過300億元。

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中的前10名企業,在2018年的新開工面積高達2.9億平方米,占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上榜企業5.8億平方米新開工面積的50%;而前10名企業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 三星級標識的認證面積為4113萬平方米,占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共34家上榜企業的66%。

此外,在2018年,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上榜的前10名企業共有6021萬平方米全裝修成品房新開工、4722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新開工, 在標準排名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上榜企業總面積中的占比分別為96%、88%,充分顯示出頭部房企在綠色地產領域的貢獻度與集中度。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3591n.jpg

 

(二)國(央)企成裝配式建築絕對主力

入選2019中國裝配式建築企業TOP10的房企分別為萬科集團、綠地控股、中國金茂、碧桂園、招商蛇口、龍湖集團、首開地產、中海地產、綠城中國、金科集團。 其中,僅碧桂園、龍湖集團、金科集團等3家為民營企業,其裝配式建築面積約為1178萬平方米,占上榜企業裝配式建築總面積的21.7%;其餘7家皆為國(央)企,裝配式建築面積約為4245萬平方米, 占上榜企業裝配式建築總面積的78.3%。

而在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上榜的34家企業中,國企、央企或國資控股企業共有13家,占比為38%。 其中,中國金茂、萬科集團、中海地產、首開地產、葛洲壩地產、綠城中國、招商蛇口等更是躋身前10名;遠洋集團、綠地控股、保利發展、中華企業、北京住總等5家國(央)企入選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前20名 ;第21名至30名之間則有華潤置地1家國(央)企上榜。

上述13家國(央)企2018年獲得的綠色建築二星級、三星級設計標識認證的建築面積為3083萬平方米,占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入選企業綠色建築二星級、三星級設計標識認證的建築總面積6262萬平方米的49%。 此外,這些國(央)企2018年有4559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開工,占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上榜企業裝配式建築總開工面積5838萬平方米的78%。

上述資料表明,國(央)企正在成為中國裝配式建築的絕對主力。 縱觀中國裝配式建築的發展,不難發現,實力較強的國(央)企充當了推行裝配式建築的主力,而大量的中小企業還在觀望。

過去,由於政策鼓勵不足、創新能力欠缺、技術成熟度不夠等原因,要建設裝配式建築往往投入大、成本高,令不少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而國(央)企則不同,資金、技術優勢較為明顯,可以先行先試,緊跟國家政策的步伐。

在3家上榜的民營企業中,龍湖集團、金科集團均位於重慶。 研究發現,儘管這兩家房企的佈局著眼于全國,但重慶仍然是其重點深耕城市。 有研究人員認為,兩家企業同時上榜,與重慶的裝配式建築政策密切相關。

2017年底,重慶市政府發佈了《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指出按照「分區推進、逐步推廣」的原則,明確主城各區及涪陵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榮昌區為重點發展區域,萬州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大足區 、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為積極發展區域,其他區縣為鼓勵發展區域,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及現代木結構建築,力爭到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25年達到30%以上。 其中,重點發展區域從2018年3月1日起,積極發展區域從2019年1月1日起,鼓勵發展區域從2020年1月1日起。

由於中國的裝配式建築仍處於起步階段,其發展與政策支援密切相關。 可以預見,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以產品為核心的時代,依託裝配式建築孵化的房地產全鏈條大資料,有望推動房地產數位經濟的全面發展。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3751n.jpg

 

(三)恒大繼續領跑全裝修成品房

中國恒大、中海地產、首開地產、中國金茂、綠城中國、金科集團、葛洲壩地產、朗詩綠色集團、保利發展、里安房地產,獲評為標準排名2019中國全裝修企業TOP10。

2018年,中國恒大以2661萬平方米的全裝修成品房開工面積,摘得2019中國全裝修企業TOP10冠軍。 中海地產以1390萬平方米的成績緊隨其後,首開地產則居第三。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恒大連續兩年獲得全裝修企業TOP10的冠軍,中海地產則是首次上榜。

中國的全裝修成品房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探索階段(1999?2005年),主要工作是普及理念;第二,發展階段(2006?2013年),部分地區和企業開始試點;第三,推進階段(2013年以後), 各地陸續出臺了鼓勵全裝修成品房的政策。 自2016年以來,各地政策出臺更為密集,全裝修成品房取代毛坯房成為主要趨勢,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也迎來了全裝修成品房時代。

和毛坯房相比,全裝修成品房可減少裝修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環境及雜訊污染等,有利於保證房屋的結構安全,也符合居民對於環保、健康的要求,是未來地產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即便如此,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全裝修比例仍然偏低,發展空間較大。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全裝修成品房占新建住宅的比例約為60%,而一些二三線城市則在20%以下。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中國城鎮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占新建建築比例應達到30%。

此後,各地紛紛出臺相應政策支援全裝修成品房發展,有些地方甚至制定了比規劃更為嚴苛的比例。 例如,西安市政府提出,自2019年1月1日起,西安市行政區域內(含西咸新區,不含藍田縣、周至縣)新出讓或劃撥土地上,除拆遷安置房以外的住宅建設專案實行全裝修;部分縣根據實際確定實施全裝修的新建住宅專案範圍, 但全裝修總施行比例不低於新建設住宅總面積的50%,此後逐年遞增,2021年後達到100%全裝修建設。 同時,相關部門在住宅專案規劃條件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行政許可中應注明為全裝修,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從房地產企業的角度來看,由於對高周轉開發模式的追求,全裝修成品房日益成為房企開發的主流,中國恒大、中海地產、綠城中國、首開地產等逐漸提升了全裝修成品房的比例。 隨著房地產行業不斷規範,消費者購買成品房意願不斷提升,全裝修成品房的比例將會不斷提升。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3901n.jpg

 

(四)「碧萬恒」成綠色住宅「鐵三角」

標準排名研究發現,碧桂園、萬科集團、中國恒大、中海地產、首開地產、中國金茂、綠城中國、龍湖集團、遠洋集團、榮盛發展躋身2019中國綠色地產(住宅)TOP10。

和2018中國綠色地產(住宅)TOP10相比,碧桂園、萬科集團、中國恒大三家龍頭房企再次上演「鐵三角」排序。 不同的是,內部排序略有不同,去年萬科集團奪得桂冠,其後是中國恒大、碧桂園。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這三家企業牢牢地佔據著房地產行業合同銷售額的前三位,形成三強爭霸的態勢。 在住宅開發領域,三家企業又各有特色。

萬科較早完成全國化的佈局,然後開始深耕,在單一城市產能方面有優勢;早年的恒大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在2013年之後開始進軍一二線城市;碧桂園佈局一二線城市較晚,但主要承接這些城市的外溢需求,在城市的周邊進行佈局。

中國金茂、中海地產、遠洋集團、榮盛發展均是2019年的新入圍者,而2018年上榜的陽光城、世茂房地產、金科集團、華宇集團均跌出此榜單。

其中,陽光城表現出來的反差顯得尤為突出。 2018年9月29日,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通過一本近200頁的《綠色智慧家白皮書》,高調宣佈了陽光城的綠色智慧戰略,並稱之為「中國首個健康智慧住宅產品標準及實施體系」。 但在該年度,陽光城的「高端」綠色智慧家產品並未有專案落地,在綠色建築標識認證專案方面也乏善可陳,不僅無緣2019中國綠色地產(住宅)TOP10,而且未能躋身2019中國綠色地產指數TOP30。

在2019中國綠色地產(住宅)TOP10上榜企業中,其合同銷售額均超過千億,其中最低的為首開地產1007億元。 由此可見,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逐漸提升,龍頭房企的優勢地位很難撼動,其穩定性也更為突出。

在上榜的房企中,碧桂園、萬科集團、首開地產、中國金茂、綠城中國、龍湖集團等均有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設計標識的專案,而萬科集團與中海地產、中國金茂、龍湖集團擁有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運行標識的專案。

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經歷了狂飆突進的發展階段後,綠色地產有望迎來有品質的發展。 對這場轉型之戰,龍頭房企比中小房企更加關注,也更願意投身其中,並已在綠色地產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而龍頭房企常常又有示範效應,反過來推動了綠色地產的關注與普及。 相信假以時日,綠色地產的發展格局將逐漸明朗,占得先機的企業更可能在後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五)保利、綠地和龍湖成為綠色商業前三甲

在2019中國綠色地產(商業)TOP10榜單中,保利發展、綠地集團、龍湖集團奪得前三甲,其餘7家企業分別為中海地產、寶龍地產、中南置地、泰禾集團、遠洋集團、里安房地產、北京住總。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4061n.jpg

前三名中,只有龍湖集團一家屬於民營企業,其餘的兩家皆為國(央)企。 在TOP10中,僅有保利發展一家擁有獲得綠色公共建築三星級運行標識的專案。 此外,龍湖集團也是僅有的一家擁有獲得綠色公共建築三星級設計標識的企業。

不同于綠地控股、龍湖集團,保利發展在商業領域屬於異軍突起。 2018年9月,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將變更公司名稱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有研究人員認為,更名實則是為了體現公司多元化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快兩翼業務市場化發展,這其中就包含商業地產的拓展。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保利發展的商業管理板塊共運營專案65個,管理面積約為266萬平方米,累計外拓購物中心10個。 除了開發專案所包含的商業配套,保利發展也在開展外拓業務,以輕資產模式實現品牌及管理輸出。

以打造超高層綜合體著稱的綠地控股,在過去兩年連續奪得中國綠色地產(商業)TOP10榜單的第一名,2019年的排名略有下降,屈居第二。 自2015年完成整體上市之後,綠地集團逐漸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等新興產業並舉發展」的多元格局,商業地產業務作為其重要的一環,不容小覷。 資料顯示,2018年,綠地控股的合同銷售額中,住宅占比67%,商辦占比33%;合同銷售面積中,住宅占比73%,商辦占比27%。

以商業發展為例,綠地控股做商業主要有兩種路徑:第一,商業地產事業部,負責以綠地繽紛城為代表的購物中心的籌備、運營、招商、管理等全過程的各個環節;第二,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G-Super。 同時,綠地商業也在轉型,做輕資產的商業運營管理輸出模式。

和2018年相比,龍湖集團取代北京老牌國企金融街控股,入圍2019中國綠色地產(商業)TOP10榜單前三,上升一個名次。 在商業領域,龍湖集團可謂是後來居上,旗下的天街系列正成為業內的運營典範。

在過去幾年,龍湖集團將每年合同銷售額的10%投入到商業開發中。 時至今日,龍湖集團的商業租金收入已經突破30億元,達36億元。 到2020年,龍湖集團旗下的開業商場總數將超50座,商業租金目標預計達成60億元。

 

(六)當代置業蟬聯綠色地產運行典範冠軍

標準排名統計的資料顯示,2019中國綠色地產運行典範TOP10的上榜企業,分別為當代置業、中國金茂、首開地產、中海地產、朗詩綠色集團、保利發展、招商蛇口、遠洋集團、中南置地、華髮股份。 除了遠洋集團、華髮股份,其餘企業均擁有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運行標識的專案。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4211n.jpg

在上榜的這些企業中,國(央)企佔據了絕大多數。 其中,中國金茂、首開地產、中海地產、保利發展、招商蛇口、遠洋集團、華髮股份等7家企業為國(央)企,僅當代置業、朗詩綠色集團、中南置地等3家為民營企業。

與2018中國綠色地產運行典範TOP10的上榜企業相比,當代置業、中國金茂、首開地產連續兩年上榜,且取得名次與2018年相同,尤其是當代置業已經連續兩年奪得中國綠色地產運行典範TOP10的桂冠。

在房地產企業中,當代置業是較早的綠色地產探索者,其開發的MOMA系列也深受業內外關注。 在2018年,當代置業的竣工面積約為154萬平方米,其中已經通過綠色建築設計(運行)標識評價的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面積分別約為7.05萬平方米、50.13萬平方米、11.13萬平方米。 最終,當代置業以綠色運行指數11.3排名第一。

中國金茂的竣工面積約為252.4萬平方米,已經通過綠色建築設計(運行)評價的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面積分別為32.64萬平方米、53.99萬平方米、146.57萬平方米。

作為北京國企,首開地產在綠色建築發展領域深耕多年,近年來,首開全面實施綠色建築戰略,所有新開發住宅專案均需按專案當地及國家的綠色建築專案設計標準進行建設。 首開北京溫泉鎮限價商品住房專案不僅成為北京第一個同時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設計與運營標識的保障房專案,還獲評住建部全國綠色建築創新二等獎。

自200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以來,綠色地產的發展已經超過13年,但仍處於初級階段,獲得綠色建築認證的專案多是設計標識,運行標識的專案寥寥無幾。

為此,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補貼政策支援綠色建築落地。 2019年2月,山東省政府發佈了《山東省綠色建築促進辦法》,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技術推廣、引導激勵、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政府及部門如何推進綠色建築發展作出了明確規定。 其中,為推動綠色建築發展,《辦法》單列了「引導激勵」一章,明確對綠色建築的科研開發、建設、運營等實行稅收減免、容積率獎勵、用能價格優惠等扶持政策。

另外,北京朝陽區則通過引入設立綠色建築性能責任保險,確保綠色建築從設計到運行都滿足綠色建築節能、環保的要求。

五、中國綠色地產代表專案

通過調研和監測,標準排名在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三星級專案中評選出了2019中國綠色樓盤TOP10、2019中國綠色公共建築TOP10、2019中國綠色大學TOP10、2019中國綠色中(小)學TOP10、 2019中國綠色幼稚園TOP10,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相關的主體開發更多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建築。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4371n.jpg

和2018年相比,由於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三星級認證的銀行辦公樓、酒店和醫院專案數量太少,我們只好將這三類專案合併到2019中國綠色公共建築TOP10中。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4531n.jpg

但可喜的是,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三星級認證的幼稚園、中小學和大學專案逐漸增多,這也說明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生活環境的安全與健康。 其中,知名開發商開發了不少綠色幼稚園,這說明幼稚園的環保健康得到了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4681n.jpg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4841n.jpg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9-07/19/138240770_15635264845001n.jpg

隨著綠色建築的深入發展,關於綠色建築的認證範圍涵蓋學校、醫院、酒店、商場、辦公樓、劇院等。 實際上,針對各種類型的建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均有專門的評價標準,如先後公佈的《綠色醫院建築評價標準》《綠色博覽建築評價標準》《綠色飯店建築評價標準》《綠色商店建築評價標準》等。

此外,標準排名也注意到,不少地方政府也提出了高於住建部標準的綠色建築發展目標。 湖北省提出縣以上城區新建建築原則上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全省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將達到45%以上。 山東省政府2019年初發佈了《山東省綠色建築促進辦法》,明確指出,城市、縣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新建民用建築(3層以下居住建築除外)的規劃、設計、建設,應當採用國家和省規定的綠色建築標準;其中, 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築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築,應當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進行建設。

六、結語

中國綠色地產已經跨越了十幾年的發展歷程,目前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選擇。 堅持政策的歸政策,市場的歸市場,預示著綠色地產即將進入深度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關於綠色地產的直接選取將是眾多開發商的主動作為,並逐漸演化為一種核心競爭力。 這與房地產行業以產品為核心的發展特徵不謀而合。

從橫向來看,發達國家僅綠色建築一項,其涉及的產值就相當驚人。 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瑪赫什·拉瑪魯傑姆曾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要求並期望在更健康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全球越來越多的領導者致力於綠色建築,現在這是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產業。 」

為綠色地產賦能,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並輔以金融、技術等措施和手段,推動綠色地產反覆運算升級。

綠色地產的發展一定會與資本深度融合。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的綠色金融已成為全球同業領域的旗手。 中國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具體綠色金融產品及其服務領域的規模在快速擴大,引領全球;地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也將綠色金融推向縱深發展;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發展為全球提供了學習借鑒的榜樣, 使綠色金融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新型手段。

目前,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綠色地產就屬於高品質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這也要求綠色地產的發展必須與科技革命相結合。 綠色地產要始終以人、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的平衡。 通過科技力量的注入和滲透,能夠實現資源利用高效迴圈、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築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築功能更靈活適宜。

未來,秉持「以人為本」理念的綠色地產,必將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帶動相關產業和技術發展,展現出強大旺盛的生命力。

 

資料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贝莉儿 NG


延伸閱讀:
國際綠建築峰會: 從「綠設計」開始思考建築和金融
台灣穩居LEED國際綠建築認證全球十大市場 高科技產業驅動發展 USGBC攜手台灣綠領協會舉辦首屆國際綠建築峰會台灣站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