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0 | 作者:CSRone / 林新雅

【年度回顧】2016年全球前十大議題(下)

 《重點摘要》Ethical Corporation的專家編輯群一共列出2016年全球前十大永續議題,共有(上)(下)兩篇專題,此篇接續為TOP 6~TOP 10重大議題……

 

TOP 6:中國在綠色金融的主導地位(China's leadership on green finance)

隨著《巴黎氣候協議》的生效,以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正式啟用,全球對致力「低碳排」及「氣候韌性發展」相關金流有了共識,進一步帶動今年綠色金融的發展。2016年許多政策決策者和財務執行者均積極參與倡議的推動,動員實施《巴黎氣候協議》所需的資本。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簡稱UNEP)的共同總監Nick Robins表示:「2016年是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的一年,組織也持續推動永續金融系統的設計,這是個為期兩年的倡議,拓展財務政策的選擇性,並有效動員資本實現包容性綠色經濟。」而在今年有三個主要發展:

1. 資本重新配置的速度加快。根據氣候債券倡議(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組織的資料顯示,今年綠色債券發行將近高達800萬美元,超過2015年的兩倍

2. 政策決策者意識到必須建立正確的架構,特別是G20的綠色金融研究小組

3. 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像是倫敦、巴黎都意識到此議題在策略上的重要性

 

新興國家在綠色金融的發展上也不惶多讓,尤其是中國已在全球綠色債券市場上佔有主導地位,今年占全球綠色債券銷售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國已崛起成為國際氣候領袖之一,不僅在G20的推動,在國內也持續推動相關政策議程,均讓綠色債券發行有所成效。此外,中國已逐漸將能源重心的投資由「煤炭」轉移到「再生能源」,中國風力發電裝載量超越世界各國,開創了全球風力發電的世代;這位亞洲巨人也將在2017年推動國內的碳排放交易機制,可能將會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簡稱EU ETS)兩倍之多,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中國也同步與英國合作,使此機制能與歐盟交易體系兼容。

 

根據最近國際金融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簡稱IFC)的研究顯示,全球協議的促成,推動新興市場的氣候智能投資(climate-smart investments)在接下來的十五年將有近23兆美元的機會。

另外,21個新興市場經濟體也提出國家氣候變遷承諾,促進投資的蓬勃發展,包括東南亞和亞太地區在綠色建築的投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也看到下一個大好機會,特別在永續運輸上,包括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地相關潛在投資直逼2.6兆美元。十年前,「綠色金融」是投資人的偏好問題;但從現在趨勢來看,它已經轉移成為新的立基,幫助國家形塑金融發展的野心。

2017年發展的一個關鍵主題將放在「如何利用當前的勢頭(momentum),實現邁向低碳經濟的實質轉型。」針對接下來該如何支持綠色金融的成長,UNEP的Robins建議三個路徑(pathways):

1. 對綠色債券市場採取衡量,將綠色債券市場上游已帶出的氛圍帶入銀行的核心貸款中,這也是大家稱之為「綠色標籤(green tagging)」

2. 將「風險議程」轉移聚焦到「韌性」,特別在開發中國家

3. 利用FinTech金融科技的巨大潛力,實現綠色金融

《延伸閱讀》【綠海策略】影響力投資-農業的新天堂樂園

 


TOP 7:全球的公司治理潰堤(The global crackdown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今年,我們看到有不少高調的治理在各地失敗,最近的一起,便是十月被爆出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詐欺案,被揭發數以萬計的員工為了收客戶手續費而開假帳戶,這啟示造成富國銀行聲譽的大災難,儘管執行長John Stumpf在10月下台,仍止不住公司股價下跌。儘管新上任執行長Tim Sloan試圖向投資人和員工保證公司的穩定度和前景,但到十一月中旬,監管美國銀行的美國貨幣監理局(the US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告訴富國銀行,將公司的治理行動放大審視,像是對公司聘僱高級管理職級,以及發布「黃金降落傘」解僱付款的能力施加新的限制,也將檢查其任何分行的開幕和關閉。根據CNN報導,富國銀行的新帳戶在10月份醜聞爆發後大跌44%。

另外一件大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指控愛爾蘭提供蘋果(Apple)非法「國家補助」,給予過度的減稅優惠,並在今年8月做出裁決,要求蘋果繳回約140億美元的天價稅金,然而,蘋果向歐洲高等法院提出上訴,雖然蘋果的股價在那幾個星期下跌3%,但其稅務手法並沒過度損害公司的品牌或聲譽。

然而,蘋果的事件點出了,美國企業透過延期(deferral)的過程累積數十億外國盈餘在避稅地的問題。對此,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已承諾,要將美國企業稅率從35%降至15%,以便將更多的收益留在國內,將部分外國收入匯回。

摩根史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c., 簡稱MSCI)的ESG研究部門執行總監Ric Marshall表示:「海外有大筆現金的企業並不會傷害投資資本。真正會影響的是,進入財政部的資金越來越少,也意味著美國政府的業務可用的資金減少,更少錢用在國防、社會計劃或基礎設施。」Ric也進一步說明,現在治理已不可避免成為資產管理者和股東的眼中釘,雖已發展多年,但企業和股東之間仍會開創出新的溝通模式。

《延伸閱讀》企業董事會必須投入因應永續性挑戰的理由

 


TOP 8:食物浪費的改革(The food waste revolution)

當供給超過需求時,食物浪費便會產生。全球最大義大利麵製造商百味來(Barilla)的總裁Guido Barilla觀察到:「我們都小心不要浪費我們貢獻的價值,但我們卻浪費了很多食物,這不只是物流的問題,背後也與把食物貶低為普遍性商品的文化變革有很大關係。」當百味來仔細審視自家生產的義大利麵供應商,他發現只有不到2%的浪費產生在農業和生產過程,反而在消費者烹煮環節的浪費高達12%。

在了解消費者行為後,可幫助零售業和消費者減少浪費。英國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年初的研究顯示,消費者對食物何時可以安全冷凍或需多長時間經常混淆,意味著人們有時會非必要地丟棄可食用食物,研究也提到,消費者常搞混「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 by dates)」兩者的差異,導致消費者錯誤的判斷。作為在循環經濟立法建議的一部分,歐盟正考慮簡化日期標記的選擇,並擴大免除「最佳食用食品」標籤的食物清單,也已委託研究使用日期標籤,預計在明年年底發布,並將訴諸為政策。

這將會影響超級市場產生浪費的多寡,可以理解的是,多數都關注在商店的浪費上,歐洲有80萬人簽署請願書,呼籲布魯塞爾市(Brussels)迫使超市將未使用的食品捐贈給慈善機構。歐盟也希望所有成員國都遵循法國的例子,今年成為第一個預防超市丟棄可食用食品的國家。超市必須捐贈給慈善機構,並分散給各食品銀行。

食品零售商也已經簽署《2025考陶爾德承諾(Courtald Commitment 2025)》,這是一項自願性的協議,承諾在接下來十年內減少五分之一的食物和飲料浪費,也能解決供應鏈的用水問題。

此外,蘇格蘭政府的循環經濟策略也瞄準在2025年前達到食物浪費達三分之一的減量,從蘇格蘭零廢棄物組織(Zero Waste Scotland)公布衡量進展的基準數據來看,蘇格蘭的製造業和家庭生產的食物浪費看起來比例接近。這與英國的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Wrap的最新數字有所出入,Wrap表示,英國家庭的食物浪費比例高達製造業的四倍。儘管數據上有所差異,但很重要的是,找出製造浪費的環節足以影響政策。

除了用懲處方式,法國也提供捐贈多餘食物的企業,相對的稅率減免,歐盟比較研究指出,稅率減免是推動食物捐贈最有效益的誘因,因為這些稅率減免讓公司捐贈食品給慈善機構變得更便宜。 在英國,再生熱量(the Renewable Heat Incentive)鼓勵農民透過此途徑寄送可食用食品。

《延伸閱讀》

「有效期限」讓食物被無辜被棄 聰明新標示減少浪費

善用剩食減浪費 環境社會兼雙獲益

糧食浪費巨量驚人 投資者緩解有策

 


TOP 9:大數據對供應鏈的影響(Big data's impact on the supply chain)

許多企業已經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行銷和業務的決策,但2016年開始看見企業也將大數據分析用於供應鏈的議題管理。「數據」在全球以約59%的速度持續成長,更多的數據和更廣泛的涵蓋議題快速增加,協助數據流(data flow)是衛星數量預期性的增長,現在NASA和少數幾個國家已不是唯一能夠發射衛星的國家了。

此外,大數據也不再那麼稀奇了。企業們正探索要如何使用它來創造產品和服務,並開發應用它需要的資源。例如,沃爾瑪(Walmart)在客戶購買的一小時內,便可收集和管理2.5 PB或10 byte的數據。2016年,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聚焦把大數據用在工作上,提高生產力和收入,並降低風險,證明能夠產生投資報酬。

然而,2016年非政府組織(NGO在大數據使用上面臨了阻礙,根據研究顯示,儘管有87%NGO工作者認為數據對組織營運是有價值的,但只有6%認為數據被有效率的使用。其中一個問題在於,NGO僅專注在解決某個特殊問題,他們需要更龐大的數據組(data set)來有效使用大數據,然而,目前來說,無論數據運算和回應都較容易被分開運用,如何讓全部的數據拼湊起來成為有意義的資訊,是持續的挑戰。

也因此,持久的數據共享(data sharing)問題將難以看見整個全貌,更多的NGO數據系統應該要在具資訊選擇性隱私,能自動化和自動共享。 

而大數據最獨特的面相在於即時資訊的提供,以幫助決策制定。即時的事實和數據,未來將改變或甚至消除年度永續報告的存在意義。因為透過大數據,未來將有可能面臨企業永續績效即時揭露,也讓企業能即時因應,在真事情正發生前,先發制人對抗潛在永續風險。

同時,今年我們可以觀察到大數據分析開始對棕櫚油業的供應鏈管理產生重大影響,像是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 簡稱GFW)的森林追蹤系統(forest tracking system)可監控全世界森林砍伐的狀況。此系統可精確點出樹木和泥炭被清除來燃燒用於棕櫚的地點定位。這些資訊都是幾天內便唾手可得,而非一年後的書面報告,幫助公司做出快速決定。

另外一個大數據的資源是「AI人工智慧」,十一月有個英國的AI創業公司「DeepMind」聲稱,AI解決問題的力量可用於解決永續議題,如氣候變遷、食物浪費和水資源短缺。這家公司後來被Google併購,透過Google數據中心,將其演算法的能耗降低15%。之後,DeepMind與英國國家衛生服務部(UK’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簽訂一份為期五年的合約,提供一個APP,讓醫生和護士可以識別患者血液測試數據的模式,進而採取生命救援行動。

同時,社會責任協會(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BSR)的執行董事Tara Norton指出,隨著新興科技公司發展,2016年各種IT系統供應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提供企業協助管理大數據和供應鏈的服務。隨著需求的成長,更快速分析數據的計畫之可用性也將繼續成長。然而,要深入評估一些供應鏈的大數據依然是挑戰,因為小農(smallholder)、勞工和其他較少組織或較少網絡的利害關係人使得數位資訊更艱困。另一個重要的趨勢,是企業正積極尋找各種方式,透過即時數據的形式,來取代某一部份的供應鏈審計(supply chain audits),並找方法利用其他數據。

另一個明年英國企業將關注的是,就是公投脫歐結果對數據保護監管的影響。五月時,歐盟委員會發布數據保護治理的新規定細節,並將在2018年5月正式使用,其中包含了准許權、通知權、隱私設計、刪除權、數據可移植性、數據處理器責任的問題。新的歐盟規定將增加侵權的懲處,從最低到最高到2,000萬歐元或4%的全球營業額。儘管如此,明年英國政府希望開始第50條的脫歐談判,讓數據監管被放在一個不確定性的重要領域。

《延伸閱讀》

數據科學提供企業永續解決方案

供應鏈管理國際趨勢 永續發展不可或缺

 


TOP 10:永續發展目標開始轉化企業的永續揭露(How the SDGs are transforming corporate reporting)

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簡稱GRI)提供全球永續報告和揭露中最廣泛使用的標準,高達92%的全球前250大企業(G250)現在都有揭露他們的永續績效。

同時,越來越多組織、倡議、框架的建立,可以支持並促進有效揭露,包括CDP碳揭露、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和永續發展會計準則理事會(SASB)等。然而,為了使私人企業能和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接軌,勢必需要一個共同框架。

永續發展目標(SDG)的設定是要轉化企業揭露,但這可能是一個緩慢發展的轉化過程,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並在2016年1月正式啟動,SDG的範圍和野心是激進的,明白點出社會和環境優先順序之間的交互關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層面是這些目標的「通用性(universality)」,它們都可以應用在各國家、社會、企業中。也因此,SDGs帶出了企業在這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個新的概念,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如果私人企業不協調努力,人類將耗盡一切驅動經濟和創造繁榮的資源。

 

SDG提供一個框架讓全球可以朝向一個更平等、更永續的世界邁進,這些目標將指引和啟發企業把眼光放遠。然而,許多企業仍不知道如何在永續報告中,了解與SDG最相關的數據呈現。然而,這現象逐漸改變,在九月的聯合國私人企業論壇中,GRI和UNGC攜手啟動「透過報告揭露展現SDG領導力(SDG Leadership through Reporting)」的新倡議,推動企業揭露SDG,這兩個組織開發出一系列的揭露,用來追蹤企業在SDG的貢獻,並將在SDG報告中發表。

另一最近的開發,是GRI永續揭露標準(GRI Standards),是第一個永續揭露的全球標準,不只是提供指引,標準的進展也意味著GRI報告框架將更適合企業在SDG脈絡下使用。

《延伸閱讀》

永續報告新規範 GRI Standards公開發行

GRI標準與GRI G4不同之處

 

由於環境面向的數據大多是數字,因此在永續揭露上,是較直白的溝通,但某些棘手議題(ex:人權)要有效揭露是相對複雜的。當談及到質性資料而非量化資料,很難真正談論數據,因為數據不適合簡單的分析。

研究顯示,在特定的人權揭露在三個產業中揭露較少,分別在金融產業的29%、能源產業的34%及採礦產業的35%,也只有30%的企業揭露供應鏈的人權衝擊。但從品質研究來看,82%的採礦產業和76%的能源產業有報導健康和安全的議題。

儘管企業永續報告已經有段時間了,投資人和消費者不再接受漂綠(green wash),也意味著企業需要提供證據表明其有將永續原則融入每天的營運當中。

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簡稱SASB)在十二月首次發布年度揭露報告,檢視和分析現在的永續揭露,從表面來看,發現到高達81%的揭露展現永續揭露值得鼓勵,並在當中指出對企業自身的重大性議題與衝擊。公司必須提升這些揭露的品質,作為投資人決策時的重要依據。

就如GRI十二月的研究總結,邁向「完整透明揭露」是一段漫長的旅程,現在仍剛開始,許多企業仍在整合SDG和永續報告。如何將企業永續報告和SDG結合,並擦出火花,是大家所共同期待的永續未來。

《延伸閱讀》

【2016,永續新禧年】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SDGs】如虎添翼 讓17項永續發展目標成為報告書的助力

最新全球預測:如要實現SDGs必須採取更積極之作為

 

 

《推薦閱讀》【年度回顧】2016年全球前十大議題(上)

 

資料來源:Ethical Corporation

圖片來源:Hologen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