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 作者:CSRone

保育海洋兼益經濟 東協永續必經之路

SDG

致東南亞國家協會秘書處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聊到泰國的Ko Tao島,該島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潛水愛好者,從早到晚在此悠游於珊瑚與魚類的海底世界,上岸後就互相分享在海底所見。在我想造訪的東南亞潛水景點當中,當然也有Ko Tao島。

        身為一個狂熱的潛水員,我經常在擔心,海洋暖化、污染、過度捕撈和其他相關的威脅,會讓珊瑚礁在下個世紀消失。當我在煩惱還剩下多少時間能造訪這些地方,企業家與居民們卻在盤算,還剩多少利用資源來維持生計及經濟規模。除了東南亞一帶,世界上鮮少有地區與海洋生態、觀光以及生計結合的如此緊密。

        世界正邁向SDGs的第二年,其中第14-海洋生態(Life below water)也同樣邁入第二個年頭,此項指標代表海洋對人而言獨特的重要性。東南亞地區由海岸線與島嶼所構成,圍繞四周的海洋涵蓋了豐富的生態,又為超過一億三千萬人提供生活所需。

        海洋生態雖本身已是相當大的議題,但不應獨立於其他永續發展的領域之外。潛水玩家如我與其他人,均認為水下的世界與人有深刻的聯繫,東南亞國協正與之息息相關。當東盟慶祝成立50年之際,協會必須牢記與海洋地區的不可分割的聯繫,切實發展長期永續的海洋保護。

整合海洋議題

SDG目標之間是相互關聯,這是公認的事實。東南亞的海洋生態就牽連到了其他的永續議題,例如在國際海域的漁業及資源管理,以及確保海洋環境的保育,接關乎於當地居民就業與糧食供應。所以這對東南亞而言是不可迴避的議題。

所以東南亞各國在制定環保與商業的計畫時,必得考慮到海洋生態與其他16SDG目標的關聯,並找出兼顧十七項目標的方法。

區域與經濟的合作

有些問題得靠區域整合以及多邊合作,才能長久的加以解決。例如非法、不報備以及不規範的漁業行為跨越全世界,需要各國政府訂定法律制衡之。東盟做為跨域整合的機構,應統一制定區域法令以及倡議正確的行為,如捕獲登記制度來解決IUU的捕魚行為,確保未來海域仍擁有足夠的漁獲量。

        海洋生態整合同樣有助於聚集不同與海洋環境有關的利害關係人,如居住群體、民營產業,特別是作為未來東盟經濟支柱正在起飛的中小企業。

        東盟應更積極與實體產業接觸,探討海洋議題對他們的影響,與從中延伸出的經濟機會。經由與利害關係人不斷的接觸,東南亞可更快的激盪出新的想法並配合目前的時勢,像是維護長期財務發展的海洋保護金融系統,或是聯合國提到的永續旅遊模式。

國際領導

        東南亞國協不但有機會成為氣候變遷議題的領袖,當地與海洋高度相關的經濟也使東協有機會領導海洋的永續發展。當地各國可以為應對海平面上升與海洋保護區合作,制定出全面整合的標準與計畫,成為國際上的典範。

        對於那些依賴海洋貿易,又面對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國家,東協在國際上的積極參與氣候議題是很重要的。東協的努力能帶動其他國家致力於「國家自主決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落實減少碳排放。另外也設法找出新的方式來適應氣候變遷。

        不只是潛水員,東南亞國家的每個人都與海洋有密切的關係,永續發展的未來,也將很大一部分決定於海洋環境健康與否。希望未來東盟將會提高海洋生態在永續發展中的排位,致力於維持海洋環境的永續發展。

   

圖片來源GraphicStock
資料來源GreenBiz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