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 作者:

圖解全球10大碳排國

各國代表近來在秘魯的首都-利馬,召開了眾所關注的聯合國年度氣候協商會議(COP20),而每年會議的核心議題,是在於各國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阻止全球氣溫上升攝氏兩度,而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

 

 

備註:IPCC方法將各國溫室氣體排放分為六部門統計:

能源、工業製程、農業、土地使用變化及林業(LUCF)、廢棄物、溶劑使用。

 

絕對排放量(Absolute Emissions)

 上圖的依據是各國的年總排放量,又被稱為「絕對排放量(Absolute Emissions)」,以此的稱之的原因在於,溫室氣體的絕對排放量是最終影響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濃度以及全球碳預算(Carbon Budget)的關鍵因素,因此,今日絕對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將扮演著決定未來氣候的重要角色。然而,如果減緩氣候暖化的條件是全球氣溫不得上升攝氏兩度的話,這10大排放國必須減少他們每年的排放總量,且根據資料顯示,這10國的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70%

人口以及經濟體的大小是構成絕對排放量的兩大因子,而由下圖我們可以知道,2011年絕對排放量最大的各國佔全球60%的人口以及全球74%GDP,這也表示這些國家擁有強大的人力與財力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人均排放量(Per Capita Emissions)

人均排放量的計算將氣候變遷的議題拉到了個人層級,而指標排名的順序在此有了明顯的變化。在前十大絕對排放量的國家中,只有兩個國家的人均排放量低於全球平均值,加拿大、美國以及俄羅斯的人均排放量為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反觀印度則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排放強度(Emissions Intensity)

排放強度是以單位GDP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指標,當我們在檢視一個經濟體或能源系統的去碳化(De-carbonization)程度時它非常的實用。

 

上圖顯示了前十大排放國的經濟體與能源產業的排放強度,全球能源產業排放強度的平均值是372 CO2e/million $ GDP,但其中各國間的差異很大。

事實上前十大排放國中有七個國家是低於全球平均值的,俄羅斯、中國、加拿大是高於平均值的,而這樣的差異是來自於經濟體的大小以及不同的排放量所致,同時也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一個國家能源結構產業的碳強度,像是電力與熱能的生成、製造與運送等。

當許多國家將他們的去碳計畫聚焦在能源相關產業時,高排放強度可能是來自於其他的產業,舉例而言,若將森林砍伐與土利利用變遷納入考量時,印尼可能成為最高強度的排放國。

 

累積排放量(Cumulative Emissions)

累積排放量描述了一個國家的歷史總排放量,它讓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誰該為氣候變遷負責,然而這個指標的計算會因基準年、氣體與產業類別的選擇而異。

上圖顯示了1990年到2011年間,十大排放國包含土地利用變遷與林業部門(LUCF)吸收量的累積排放量,其中將近一半的排放量來自於美國、中國、歐盟以及俄羅斯聯邦政府。

下圖的時間軸橫跨了從18502011年間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計算這段期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數據,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美國、歐盟、中國、俄羅斯聯邦及日本五個主要的排放國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使用掉約37%的全球碳預算。

 

 

圖片來源Greg Goebel

資料來源:6 graphs explain the world’s top 10 emitters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