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8 | 作者:CSR@天下/周慧菁

千年之森 守護北海道的綠

飛機降落北海道帶廣機場,眼下一塊塊平整的土、褐、深淺綠色農地,綿延無際。

日本最長的日照時間、火山灰土壤、雪水加麥飯石過濾的水質,這片十勝平原成為日本的糧倉,黃豆、馬鈴薯、小麥、甜菜、紅豆和乳製品等,產量與品質都是日本第一。

距帶廣機場一小時車程,位於日高山脈與十勝平原的交界處,有片佔地四百公頃的森林地。

一家報社,用造林回報地球

「培育此森林,留給千年後人類,一片廣闊的大自然遺產」的心意,是十勝每日新聞社為了彌補報社用樹製紙過多,對地球溫室效應造成影響,25年前買下這塊土地開始種樹,進行碳補償(carbon offset)。

「最初只想植樹造林,但十勝只有這裡有山、有坡和溪流穿過,野花遍開,而且地底都是麥飯石,所以加入具有北海道特色,與環境共生的庭園設計,」十勝每日新聞社會長,也是千年之森創辦人林光繁指出。

2008年開幕的「千年之森」,示範了一個結合生態、庭園、農業與藝術的遊憩新概念。

走進白樺樹與落羽松林間,小黃花沿著溪旁盛開,坐在麥飯石椅上,目光穿越田野,眺望遠山殘雪,流水在耳邊潺潺,光影在風葉間飄移,身心頓時安住。往更深處的森林前行,幸運的話,除野鳥、松鼠外,還可能碰到小狐狸。

雖以森林為名,千年之森最有名的卻是它的庭園。「我們庭園的特色是主題多,其他庭園多為單一主題,我們草樹花農都有,」曾在瑞士學習造園的新谷綠負責庭園管理,「此外,這裡庭園強調與周圍自然環境融合為一,讓你在自然裡,卻有『哇!』的感覺。」

五公頃大的大地庭園,綠浪逐影,緩起微伏的遼闊草原,與遠處的日高山脈連為一體,彷彿天造地設,「其實這裡本來全是平地,設計師設計出13塊起伏坡地,」千年之森營運長佐藤浩文透露,草皮請帶廣畜產大學教授管理,才能終年常綠。

隨著蜿蜒小道上坡到千年之丘展望台的高點,可居高眺望十勝平原與大雪山脈。

草原邊緣有展現愛奴族神話的藝術作品「神的圓圈」,外圍一圈大石代表長期爭戰的十勝鹿群和日高鹿群,中間大石則是主持仲裁的神。而鄰近的野花庭園種植了約80種、三萬五千株北海道原生野花,隨著季節展現不同的花色與風姿。

這兩座由英國設計師皮爾森(Dan Pearson)設計的庭園,榮獲2012年的英國庭園設計師協會大賞,這種與自然環境融而為一的設計,被譽為「21世紀最佳庭園設計的典範」。

85座東京巨蛋大小的園區,要靠雙腳走完非易事,靠電力及人體重心移轉移動的賽格威(Segway),成為瀏覽園區的重要交通工具,可享受穿梭林間,奔馳草原的暢快。

讓孩子探索食物的原味

身處農產聖地,自然要讓訪客能品嘗到十勝食材的魅力。餐廳裡的手工蕎麥麵,來自農園裡自種的蕎麥;豬肉蓋飯、生牛肉蓋飯都是十勝肉品;庭園咖啡廳前一畦畦的田,種著馬鈴薯、生菜、胡蘿蔔、香草,全都是餐廳廚房裡的食材。

十勝是酪農王國。千年之森也有工房製作頂級起司。起司工房負責人齊藤真在他所設計、明亮通風的羊舍裡,抱起出生不久的山羊寶寶,「空氣、水、飼料都會影響羊奶品質。」近百隻山羊在草地上閒閒散步,比起牧草,牠們更喜歡吃細竹葉與款冬葉。

從獸醫轉業為起司達人的齊藤,他做的起司入選2015年日本起司競賽前五強。訪客可在天然起司體驗工房,親手製作莫札瑞拉起司並製成披薩享用。

「我們希望訪客,特別是小朋友,可以在這裡能看到食物真正的樣子,並嘗到食物真實的味道,」佐藤期待農場庭園也發揮食物教育的功能。

媒體帶農民走向世界

打造千年之森,是十勝每日新聞社帶領地方向前行的一環。「推動地方發展與繁榮,是我們重要的目標,」林光繁指出。

1919年創立的《十勝每日新聞》,目前每天發行八萬五千份,是服務十勝地區35萬居民最重要的地方報。雖是地方報,《十勝每日新聞》強調以國際視野來看地方問題。

農業是十勝最重要產業,去年產值達3233億日圓,創歷史新高。《十勝每日新聞》對此也著墨最深。對於農民最關心自由貿易、加入TPP等議題,鉅細靡遺報導國際現況、政府政策、地方意見,還有鄰國如韓國的對策與做法。

除了深入報導農業議題,《十勝每日新聞》每年都會發行一本《農業新技術》刊物,匯集各個研究機構在農漁畜牧業上的最新研發技術與方法,免費贈送給農戶。此外,也舉辦食物與環境國際論壇,讓本地農民能了解國際新趨勢。

十勝每日新聞社不僅透過媒體,也透過經營旅館餐飲業,推廣十勝的觀光與農業。例如,展現十勝川溫泉特色的旅館,展現十勝食材原味的餐廳,或是以十勝小麥、牛乳、奶油、雞蛋、甜菜糖製作的甜點工房,以及千年之森。

「我覺得十勝是世上最適合人們生活的地方,」身為十勝居民、企業家與媒體人,林光繁努力讓家鄉在十勝每日新聞社的守護下,千年之後依舊美好。

----------------------

十勝屋餐廳 讓北海道的農漁夫被看見

「這個馬鈴薯是折笠先生種的,他有90公頃的田,都是自然栽培,不用農藥也不用肥料,所以土壤若不好,馬鈴薯就長不好 ,」在位於東京銀座的十勝屋用餐,一定會聽到對食材生產者的介紹。十勝馬鈴薯加上十勝起司,好食材只需簡單料理,就令人一吃難忘。

為推廣十勝農業與食材,2006年,十勝每日新聞社在東京投資開設「十勝屋」餐廳,「與其說這是一家餐廳,不如說這是一個讓大家透過食物認識十勝的地方,」餐廳負責人林真由大學畢業後,曾在東京雅虎工作3年,後因父親生病返回家鄉十勝,「十勝因氣候寒冷,土壤肥沃,加上農民很努力,不論種什麼都很好吃。」

對家鄉食材充滿信心的林真由認為,要建立食物良性循環,最重要是對生產者的認識與信賴,所以他們會花時間跟消費者介紹食材以及生產的農夫。

例如,生菜沙拉裡的蘑菇,來自十勝鎌田先生的農場,因十勝盛產小麥,用麥稈製成堆肥,加上寒冷氣候,蘑菇香氣十足。

為更進一步推廣家鄉食材,林真由去年開始發行「北海道食通信」,會員可獲得當期食材與一本介紹產地、生產者與食材使用的情報誌,直接連結消費者與北海道食材生產者。

「北海道其實很大,做北海道食通信是為了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想要更認識北海道的魅力,」林真由指出,很多北海道人高中畢業就離開家鄉,只對自己生長的那個城鎮較有認識,但對整個北海道不是很清楚。

例如福岡名產博多明太子,其實是使用來自北海道的鱈魚卵,而伊勢神宮的特產赤福(紅豆沙包麻糬),其中的糯米與紅豆都是十勝產的。另外,像京都料理中常見的食材百合根,九成來自北海道。

「不但大家不知道,連北海道人也不知道,」對於家鄉食材被漠視,林真由大感不平,希望北海道不只做食材供應者,而能有自己的品牌。林真由的下一步是將北海道食通信多語化,讓北海道產品不僅被日本,也被世界看見。

 

「CSR@天下」簡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CSR@天下」官網連結:http://csr.cw.com.tw

《延伸閱讀》
祇園祭的美麗與哀愁 華麗背後的零垃圾大作戰
水蜜桃的眼淚——看福島清酒如何逆轉勝,拿下日本金牌

文章來源:CSR@天下
圖片來源:十勝千年の森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