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 作者:CSRone Jose Salazar沙米格

企業如何建立具有氣候韌性的供應鏈?

上週五(3月23日)國內CSR盛會「第四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圓滿落幕,論壇下午場次「驅動供應鏈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與機會」係由天下雜誌總主筆蕭富元主持,並邀請來自上海的UL 環境健康安全與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桑毅林、來自香港的H&M大中華區永續發展經理Hanna Hallin以及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莫冬立等貴賓暢談,討論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的兩個議題如何翻轉商業決策所帶來之風險及機會。


面對日益詭譎多變的氣候變遷,對全球商業領袖來說,氣候議題已經不再是長期風險,而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常態性重大性議題。依據CDP及氣候揭露標準委員會(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 CDSB)近日共同公布的研究,全球14個國家的1681家公司,大多數已經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轉型風險(transition risks)及實體風險(physical risks)視為企業常態性的重大性議題。


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持續加劇,企業受到來自各種利害關係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必須採取更多的氣候行動,以為因應。針對跨國品牌如何鑑別永續作為的優先次序,事關重大,建議可以併同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為考量起點。根據環境風險評估公司Trucost資料,全球自然資本的變動,將以供應鏈所受到的衝擊最為強烈(參見表格)。
 

(圖片來源:Trucost

同時,依據世界永續發展商業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及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共同倡議的「The GHG Protocol」數據,企業多數只集中關注在減少範圍1(scope 1)和範圍2(scope 2)的溫室氣體碳排放量,卻甚少關注範圍3(scope 3)的碳排放情況,以至於造成公司未能掌握氣候行動所帶來的商業契機。


 
(圖片來源:The GHG Protocol


針對全球企業如何在於供應鏈減少負面的環境衝擊是一個困難的挑戰。但是在這個氣候受限(climate-constrained)的世界,企業必需與各種厲害關係人建立溝通管道,而且致力於建立具氣候韌性之供應鏈。

服裝產業是世界上第二大汙染,僅次於石油業。如何綠化服裝產業的挑戰巨大,因為服裝產業取決於其他行業例如石油業、化學業、農業、等。不管挑戰多大,H&M集團致力於重新不是全體集團的運作,而是整體產業的運作。因此H&M集團最近承諾目標為達成100%的循環再生,包括集團及各店面的100%廢棄物回收,及產品生產使用100%的回收或永續原料。


某些觀察家懷疑為何H&M集團關切永續發展的原因。Hallin經理表示,「在2050年,每個人都將繼續消費服裝,同時每個人都會特別想要與其他人區分開來。如此集團認為落實企業永續是唯一個未來的道路,H&M集團在1947年成立,並與期待100年後再會繼續經營。也提出為達成這些目標的最大挑戰就是H&M集團目前沒有任何意見如何進行,以前沒有成功案例有達到類似的承諾,但是H&M集團還是要敢嘗試。H&M集團不認為企業永續發展是成本,而是投資及業務發展重要要素之一。」

 
圖片描述:全球時尚服飾公司H&M大中華區永續發展經理Hanna Hallin (香港)


如果一切照常(business-as-usual, BAU)情況繼續的話,像巴基斯坦、印度、東南亞、等這些國家、自然災害如乾旱、洪水和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遷潛在帶來的風險,能夠打斷H&M集團與其他全球企業的供應鏈。不少全球企業認為政府將不會實施更嚴格的規範(至少沒有那麼快),所以這取決於商業部門,企業做的應該超越政府要求的。

更好管理系統,更好EHS及ESG績效

全球權威產品安全認證公司UL經理桑毅林認為,國內外企業應該預測氣候相關規範的需求將繼續增加,並且公司內部應開啟規劃如何面臨這些帶來的風險。桑經理舉例蘋果公司(Apple Inc.)及沃爾瑪公司(Walmart)表示,蘋果公司供應鏈中最高的碳足跡也是落在製造階段,而沃爾瑪推出的最新永續做法則是「10億噸計畫」(Gigaton Project),沃爾瑪要求供應商共同減碳,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供應鏈所產生的碳排量減少10億公噸(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相當於從大氣中消除德國這個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年排放量)。

桑毅林同時表示,企業自身做好永續並不足夠,應該進一步啟動其供應鏈,讓大家一起共同成長、面臨氣候相關挑戰。


此外,根據UL的經驗來看,在做企業永續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要素,第一個是企業經營的永續策略,第二個跟供應商建立好的永續管理制度,桑經理建議企業可以抓住4個比較大的重點:
•    將氣候變遷策略視為關鍵競爭優勢
•    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議合
•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 STBs)設定
•    將氣候變遷納入永續採購政策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如何建立一個新的環境、社會的框架為面對氣候相關風險是非常重要。同時為目標設定和監視積效,透明度的資訊揭露是很重要,甚至國際永續評比問卷如道瓊永續指數(DJSI)及CDP等,越來越關注透明度的重要性。
 


圖片描述:UL EHS and Sustainability 經理桑毅林(上海)

針對國內的企業,氣候變遷有甚麼商業涵義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Taiwan-BCSD)副秘書長莫冬立表示,基本上台灣的基礎設施比其他國家看起來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本身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技術,能夠面對和儘快恢復自然災害的實體風險包含洪水、地震、颱風等的影響。

然而,面對於其他風險,例如缺水,潛在影響到大多數的行業,因為其商業模式取決於耗用水資源。另外一方面,台灣再生能源的供應能力需要改進,因為全球公司期待著其供應鏈轉型到低碳運作,所以台商也應該致力於適調其運作。


莫冬立特別呼籲,國內公司應該特別關注氣候變遷議題,因為其B2B客戶越來越會要求更好環境績效的產品及供應商運作。莫副秘書長建議企業可參考國際企業聯盟如RE100、再生能源買家聯盟(Renewable Energy Buyers Alliance, REBA)、永續性成衣聯盟(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 SAC)等,透過這些聯盟企業可參考同業的實務作法、成功案例、解決工具、建立合作夥伴的關係。


 
圖片描述: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莫冬立

最後,為驅動供應鏈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與機會,與談來賓皆同意,企業應該規劃有效員工議合的作為。例如,為推動公司內部的永續經營,H&M集團致力於提供所有員工相關之教育訓練課程,定期獎勵最永續的商店及員工,並與定期跟員工溝通其工作貢獻的重要性。
 

(封面圖片左至右: UL 環境健康安全與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桑毅林、H&M大中華區永續發展經理Hanna Hallin、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莫冬立、天下雜誌總主筆蕭富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