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 | 作者:CSRone Amy Lin

臺北市首度出版循環城市白皮書 廣邀國際專家建言

為了加速推動循環經濟,臺北市府日前率先全國城市首度發表臺北市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草案,同時於7月26日舉辦「2018邁向循環城市∞首都願景國際論壇」,廣邀荷蘭、英國、法國等國駐臺代表與創新循環業者齊聚一堂,共同為臺北市邁向循環城市願景提出建言。

這本白皮書是市長柯文哲與局處首長於2018年初,遠赴歐洲城市考察後,所提出的循環經濟整合計劃。其中以能資源、環境、經濟、文化社會四大面向,體現循環經濟內涵的8大發展路徑,並提出17項子目標和35項措施,期許將循環經濟的概念落實至臺北市政各個領域。

柯文哲於致詞時指出,過去線型經濟時期,商品從生產到廢棄都是直線進行,而循環經濟觀念則是從設計時就先想到回收,展現資源重複使用的效益。

目前全球都市約消耗70%的能源,並製造了70%的垃圾;若以都市為基礎推動循環經濟,更容易達到實際改善與引領示範的擴散效應。以臺北市而言,目前擁有全國最低的PM2.5值、市民參與資源回收20年的耀眼成績、便捷妥善的大眾捷運系統、優良的YouBike微笑單車共享設施與文化,都是臺北市推動循環城市的利基點。然而,屋齡30年以上的住屋高達60萬戶、房價過高、電力缺口、塑膠垃圾累積、越形極端的旱澇氣候,也讓臺北市面臨棘手的挑戰。

臺北追日計畫  發展太陽光電系統

北市府的這份白皮書草案中,以南港機廠循環公宅示範基地的1,520戶公共住宅為例,預計運用循環再生經濟規模超過投入資源的20%為原則,在公共宅規劃、設計、招標、興建、使用維護、活化利用、改建及重建再生等所有過程中,皆納入循環的設計因子;包括隔間板50年後可以再回收利用。以及,東門市場公辦都更,也首次導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包括建材循環再利用、空間模組化、高彈性使用規劃、市場資源共享、資源循環再利用、導入使用權之模式等。

同時,北市府推動「追日計畫」,以市有房舍(招標)以及私有房舍(補助設置)兩種方式,進行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市有房地的太陽光電系統2016年起已增設約8,600瓩,2019年後將再增加約10,000瓩以上。未來更將在臺北市機關與學校閒置屋頂廣設太陽光電系統,目標將於2018年達到18MW、2022年達到30MW以上。

此外,為活化垃圾掩埋場,北市府也正在推動「能源之丘」計畫,於臺北市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設置全國第一座完工發電的掩埋場太陽能電廠,裝置容量約2MW,並於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掩埋地面及內湖資源回收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合計設置容量約1.3MW。

臺北發展智慧三表  雲端智能管理

北市府積極發展智慧電網,打造節能化智慧公宅,針對現有35處公宅超過1.2萬戶住宅,以營建經費外加3%的規劃建置智慧化設施,配合住戶裝設水、電、瓦斯智慧三表,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以達節能、節水、社區安全、社區管理雲、智慧電網、智慧停車管理等目標。

目前文山區興隆公共住宅1區已於2015年5月完工24戶建置智慧電網;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於2017年12月完工507戶裝置智慧三表;文山區興隆公共住宅2區於2018年5月完工301戶裝置智慧電網;另有12處公共住宅正在進行中。

荷蘭Park 20|20 創造全球循環經濟典範

在循環城市論壇當天,荷蘭三角洲開發集團資深策略顧問 (Senior Strategic Consultant, Delta Development Group) Olaf Blaau首先以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Amsterdam Airport Schiphol)為例,說明該公司希望與相關機構在2030年時攜手打造全球第一座零廢棄物的循環機場。

其中最重要的觀念是以租代買、減少生產、多次利用。史基浦機場的行李輸送系統99%的零組件可以回收再利用;航站大樓照明燈具是向飛利浦公司租用的,不用付出高昂購買維修費用。而飛利浦公司則是創造出新型態服務,從出售燈泡轉為提供照明服務,藉此積極研發各種能重複使用的照明材料,創造出新商機。

位於史基浦機場旁邊的「Park 20|20」更是循環經濟的學習典範。Park 20|20是一個利用循環概念完整設計出來、用水和綠色植物環繞的綜合商業辦公大樓。這是一個完整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可增進使用者生產力與創造力的綠色建築,既符合循環經濟、美學,又可以刺激創新與增進使用者社區參與的複合美學空間。這些商辦中心和飯店的建材是租用的,當未來建築要拆除時,建材商可以回收建材再利用成為下一批新建物的原料。

每一棟建築可以說就是一間材料銀行。Park 20|20的建築都是從建築設計、施工就開始注入循環再利用的因子。其中包括產品的環保性、對用戶的健康影響、以及產品拆解、再利用,甚至包括生活的消耗(例如: 堆肥)都已事先納入循環的考量過程。

法國以3D工具協助建置循環都市

「我最大的夢想是可以在城市夜晚開窗睡覺。」法國電力集團歐洲能源研究所所長 (Head of EDF Sustainable Cities Research Center ,EIFER) Pascal Terrien坦言,這個夢想很難達成,因為所有的溫度、濕度、空氣品質、噪音、光線等條件都必須符合標準。EDF的專長是協助全球都市因應能源轉型的挑戰,他們歸納出三個戰略重點:首先,採用整合方式進行智慧城市和永續城市規劃和工程,其次,致力於發展當地能源,並分析市場和能源系統之趨勢,最後,在國際的層次上規劃永續城市。

EDF曾協助新加坡開發一套經由相關人密集討論、沙盤推演、輸入相關數據的工具,並將數據以3D方式呈現出來,藉以應用於照明、太陽能源、生質能源等解決方案。事實上,法國第三大城里昂也曾使用類似工具,為其熱島效應、街道溫度過高之案例,成功以3D方式呈現。「都市規劃專家不是能源專家」Pascal Terrien強調,EDF這套能源系統可以協助都市規劃更有效率。

EDF在柏林的舊廢機場更新案件中,整合產業、學校和新創公司入駐,讓老舊機場重生。此外,在其他城市的案例中,EDF在提供重建能源與循環經濟計畫時,都需要啟動跨部門的合作。其中包括冗長的行政程序,分析於區域汙染、運輸、工業等層面的污染來源,無數次開會討論,採集資料,進行汙染源評估對健康的影響,然後還要考量未來科技的前瞻性發展,始能以數據為依據,建立智慧綠城市。

綜合上述來看,城市建設依個別城市需求不同,而有不同數據,要完成循環都市的目標非常不容易。短期來看,循環經濟或循環城市似乎成本高,然而從長遠考量,循環經濟循環城市卻是提升市民福祉的最佳選項。

英國打造循環經濟100創新平臺

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副董事暨UKMEA倫敦廢棄物業務負責人 (Associate Director and UKMEA Waste Business Leader, ARUP) Rainer Zimmann指出,倫敦是個快速成長的都市,目前人口900萬,預計到2050年人口將超過1,100萬人。而每年倫敦製造700萬噸垃圾,回收率卻只有極低的41%。

今年5月倫敦市長宣布倫敦環境策略 (London Environment Strategy),並將啟動「新倫敦計畫」 (New London Plan)。ARUP公司自2014年3月起即參與Ellen MacArthur基金會倡議的「循環經濟100」計畫 (Circular Economy 100)。

「循環經濟100」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創新計劃,旨在協助各機構或組織更快速地創造出發展機會,並且實現其循環經濟的目標。該計畫將企業、政府、城市、學術機構、新興創新者和附屬機構,聚集在一個獨特且多元利基的平臺上。同時透過各種創新的專門計劃,幫助成員學習、強化成員的能力、建立網絡,並與循環經濟周圍的關鍵組織達到密切合作的目標。

對於臺北市府率先發表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產官學界都很重視,論壇當天吸引超過250位來賓與會。臺北市副市長林榮欽指出,聆聽全程中外專家的深入剖析,深感發展循環城市是刻不容緩的任務,期望能由北市府帶頭,擴散帶動民間參與,將臺北市建構成循環城市,促進城市資源循環利用,創造產業創新轉型契機,深化循環經濟推廣教育,使北市朝向能源、環境、經濟、文化社會之資源可循環再生的發展願景。


圖片來源:2018邁向循環城市∞首都願景國際論壇臺北市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草案Park 20|20


延伸閱讀:
荷蘭最年輕、最綠的永續典範城市—阿梅爾
我們何時才能開始以「設計」來實踐循環經濟?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