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 作者: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德國能源轉型 風電就業人數5倍於煤炭業

Clean Energy Wire(CLEW)於2018年4月20日,針對德國能源轉型對經濟的影響進行深度整理報導。本文說明德國目前所面臨的現況與挑戰。

面對能源轉型,德國工業界從多年的躊躇不前,到開始以新的視角迎接能源轉型。德國大步邁向潔淨能源的過程中,會創造贏家也會帶來輸家。但許多企業仍相信低碳未來能創造更多經濟收益。許多人更認為,德國應該利用能源轉型帶來的創新動力,為自己在全球經濟創造新勢頭。

能源轉型將翻轉經濟

因德國部分產業對能源轉型的抗拒,使得作為能源轉型發祥地的德國,可能因此錯過全球轉向低碳未來的浪潮。

德國五十個重要的企業,包含Adidas、Puma、以及 Siemens等聯合呼籲政府,“如果不想在全球的碳中和(carbon-neutral)經濟發展競賽中失利,就需要更堅實的策略來搭配自身相對嚴格的碳排放標準。”

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Achim Wambach主席說:“當再生能源發電供應於所有部門,整個經濟活動的樣貌會全盤改變。例如德國汽車產業於柴油醜聞爆發後,開始追趕電動車的發展,連帶改變整個產業鏈。”

德國2050年目標是減碳80%~95%(相較1990年的排放水準),目前仍無法看出這對經濟究竟是福是禍。但致力減碳是德國保有技術領導者地位的關鍵,因為它會刺激更多的技術創新、經濟成長、就業機會,並且滿足全球對德國「氣候友善技術」的需求,現在許多新產業已經從(無法因應趨勢的)舊產業手中搶得客戶和人才。

企業呼籲,“擔任氣候保護的先驅,將為創新以及德國的經濟競爭力帶來巨大的機會。”

善用能源轉型的影響

德國工業是其經濟的核心,20年來,穩定貢獻總經濟產值的23%,較許多已開發國家高出許多。德國如何成功地向世界展現其龐大的工業經濟體轉向潔淨能源,將會對全球碳排放造成巨大影響。

德國工業聯盟(BDI)於2018年表示,“唯有激勵其他國家依循德國的腳步,德國全方位的氣候保護才會成功。另一方面,假如德國的氣候保護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其他國家就不會跟進。”

在巴黎協定之後,德國工業已經瞭解到能源轉型是一門好生意。在BDI於2018年展示其經濟效益後,企業家已經不再質疑能源轉型是否是個好主意,而是探求: “能源轉型的最佳方式為何?”

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領導人同意彭博新能源財經顧問委員會主席,Michael Liebreich於2018年發表的言論:“深度減碳將帶來無可比擬的契機,做出正確投資的國家、企業和投資人將可獲得優渥的回報。”

領先群雄的經濟強國

德國目前的經濟成長顯示能源轉型沒有對產業造成不利影響。最近的資料顯示,德國完全沒有失去其製造業根基或競爭力的趨勢。相反地,經濟成長帶來了創新高的就業率,缺乏適切的技術人才成為企業關鍵的問題。

千禧年後,能源轉型剛起步,機械、化學到汽車產業都成長了1/3。Wambach說:“德國的經濟長期以來維持良好,而這也是我們為何可以負擔其他國家無法負擔的能源轉型政策。”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和其他的全球指標,德國仍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但這仍無法解答:德國在邁向低碳未來的路上,能否維持經濟強國的地位?

贏家和輸家

“能源轉型將帶來結構性的轉變,會創造贏家也會帶來輸家,尤其是那些停留在過去而不想面對改變的企業。”德國經濟研究所(DIW)能源、運輸與環境部門的主席Claudia Kemfert說道。

像RWE和E.ON等,過去的公用事業龍頭,就因為大大地低估了轉向再生能源的趨勢而面臨了慘痛的後果,被迫砍掉了上萬個職位,並將自己的業務分成了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技術。

儘管既有產業面臨許多困境,能源產業現在的就業人口仍比能源轉型初期多,因為有許多新創公司搶著爭奪未來能源產業的龍頭。能源轉型創造了新科技與人才,例如Thermondo於2012年創立,於2018年登上快速成長的歐洲企業排行—第2名,目前有超過300名員工。

德國目前的風力發電產業之就業人數是煤碳產業的5倍。但在2000年,煤碳產業的就業人數比風力發電產業多3倍以上。

在崎嶇道路上的汽車產業

低碳排的趨勢已經充分影響汽車產業,從汽車製造商到供應商都有影響。德國的交通部門是唯一在減排上完全沒有進展的部門,但伴隨著在10多年後就要減排40%的目標,該部門有望面臨迅速且深遠的改變。

能源轉型與就業的關聯在交通部門十分複雜。“在轉型至電動化的過程中,他們會持續需要製造傳統引擎的人力,同時也需要研究、生產電動交通工具的人才。但當傳統引擎被完全淘汰,許多人將會失業。” Wambach說道。

整個德國都可以感受到能源轉型帶來的震盪,德國工商總會(DIHK)就從北到南,西到東分出了贏家與輸家。原本北邊的工業活動比較貧弱,但北部某些地區因為能源轉型開始出現風力發電的堅強產業,相對的,原本因為鋼鋁製造業等能源密集產業而興富的西部和南部,可能就面臨著潛在負面影響。

真正的重點 – 對成長是好是壞?

多數研究顯示,能源轉型帶來的新職缺的數量僅些微超過消失的職缺,能源轉型帶來的整體經濟影響也可能是中性的,或些微正向影響而已。

“BDI似乎逐漸意識到,若沒有遠大的氣候政策作為創新和現代化的驅動力,德國的產業將會陷入危機。” 環境組織Germanwatch政策主任,Christoph Bals說道。

BDI的研究顯示,到2030年,關鍵的氣候(保護)技術將會每年增加1兆至2兆歐元的產值,德國企業可在此持續成長的市場中鞏固其技術地位。BDI的研究也吻合國際上的發現,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國家有越來越高的動機進行能源轉型,目的不僅是要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成本,更是要積極抓住能源轉型帶來的商機。

DIHK則指出,當數位化和人工智慧帶來偌大的改變,要量化能源轉型的經濟影響變得難上加難,因為能源轉型會與其他效益(例如數位化)的影響重疊,所以非常難單獨區分出能源轉型的效益。

鋼索上的能源價格

能源價格是企業在能源轉型最主要的顧慮。這個問題如同走在一條鋼索上,如果能源變得太貴,德國將無可回復地失去重要的工業部門,但Agora Energiewende 副執行董事兼能源智庫負責人Frank Peter認為,產業的電價不能降得太低,因為它會減少對低碳和創新發展的誘因。

而這個問題也不只這麼單純,儘管德國家庭電力價格在歐洲位居前列,部分原因是資助再生能源擴張計畫的附加費,但由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電力批發價格卻是最低的。

德國的能源密集型產業從下跌的電力批發價格受益,因為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免除了稅費,使得產業保持了競爭力。但是批發價格並不總是反映大用戶支付的費用,因為許多企業亦發電自用,或者與電力公司簽訂獨立於市場的長期購電協議。

產業保護必須與適當的減碳誘因齊頭並進。

“如果德國為了保護工業免受能源轉型的不良影響而維持目前的產量,我們將落後於國際的減碳進度。中國等其他國家已透過提高環境標準來減少工業排碳,並獲得很大進展,這連帶影響了外國產業增加成本(以符合環境標準)。此降低了德國需要以豁免手段來保護產業競爭力的壓力。”Frank Peter說到。

保護現有的工業生產,同時建立新的低碳工業,是能源轉型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Frank Peter指出,鋼鐵製造商Salzgitter與Thyssenkrupp,提議將生產過程中的化石燃料以可再生氫替代,並回收化學業排放的二氧化碳。

Salzgitter表示,“低碳鋼生產技術的目標是以氫氣取代天然氣的使用,這可以將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高達85%。”

Thyssenkrupp稱此為「Carbon2Chem」計畫。“該計畫是對氣候保護和能源轉型的重要貢獻。” 但Thyssenkrupp也承認要應用到工業規模還需要約15年的時間。

Frank Peter進一步說道:「這些創新有很大的出口潛力。但如果我們豁免所有產業使其保持不變,那還有什麼誘因可以將這些技術推向市場?」「同時,我們必須謹慎。一旦煉鋼產業離開德國,就不可能在這裡建立低碳煉鋼技術。」

政策的兩難- 蘿蔔 vs 棍棒

Peter說道,“正確的政策組合在未來幾年將至關重要,現有的監管框架已不合適。目前政策的關鍵任務,是將能源轉型的宏觀經濟利益轉化為有效的商業案例,我們現在還遠遠無法解決這問題。”

“對所有部門實施碳價當然是一個做法,但政府也有其他選擇,例如對政府採購設立標準,畢竟德國最大的鋼材買家是公部門採購。” Peter說道,

德國的新政府已指出能源轉型與商業之間的連結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德國環境部長Svenja Schulze正在規劃國家支持型計畫—推動耗能產業(如鋼鐵和水泥)脫碳,以期將新技術出口。 根據Svenja Schulze的說法,「如果一家公司開發一種無排放的替代技術,聯邦政府將會吸收其一半以上的成本。」

Kemfert表示:「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為中長期建立正確的框架,這個框架如何處理挑戰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德國的能源轉型在未來幾10年都會是一個持續性的任務。縱然未來還有許多艱困的決策,且很少有經濟活動不受其影響,但目前業界為了長遠的回報,越來越準備好擁抱挑戰。

Kemfert說道,“能源轉型會帶來一些痛苦與深遠的改變。但長久而言,將使經濟變得更適合未來發展。”

德國國際前瞻永續研究院(IASS),科學主任 Ortwin Renn教授表示,其他國家也可向德國這個能源轉型“生活實驗室”,學習寶貴的經驗。

“能源轉型造成的經濟影響難以被量化,但這問題或許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因為到了最後,能源轉型對經濟好不好其實無關緊要。單純是為了達到巴黎協定,我們應全力以赴做我們應該做的事。” ....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Achim Wambach主席表示。

 

資料來源:Clean Energy Wire (2018). 《German industry embraces Energiewende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 4/20/2018 https://www.cleanenergywire.org/dossiers/energy-transitions-effects-economy#Inside
圖片來源:Gustavo Quepón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