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 | 作者:Belen Benitez /編譯: CSRone 王晧軒、Amy Lin

深思CSR策略: 自我評估、管理機制、落實執行

往昔不論是產業界的生產或是人們的消費,對於這些行為於未來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大眾尚意識感不足。然而時至今日,企業CSR已逐漸翻轉「舊式營運」(business as usual) 的思維,企業轉以將關懷社會和永續作為企業長遠的目標。於此同時,各項與時俱進的CSR方法論更扮演關鍵功能,提供非財務資訊的揭露與溝通,更促使商業改變大幅邁進。

目前全球的主流趨勢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於揭露與實踐道德、人權、現代奴工、消費者教育、利害相關人參與及多樣性和社會融合等項目,皆至關重要。這些元素的組合,終而能讓民眾據以辨識一間公司是否真正達成其「社會責任」。

近十年來CSR議題已然越臻成熟,引導著全球企業朝向社會責任發展。於此同時,有效的督促指標包括: 道瓊永續指數、OSHAS 及 ISO 26000,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等。聯合國17項SDGs期望在2030年實現人類的永續目標,這些目標若無企業的承諾與協作,無法具體實現。根據PWC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64%的企業執行長CEO肯定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策略的價值,並視之為重要的商業模式中的一環。

航向CSR的新思維

在這波CSR新思維中,哈佛大學學者 Michael E. Porter 和Mark R. Kramer可說是佼佼者。早在2011年他們即倡言企業應「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他們主張企業應放棄賺取利益的短見,改以與在地社群與團體合作,找出對企業有利並對環境與弱勢群體同時有利的長期共好績效。近日他們亦指出,若缺少了管理架構將導致企業社會責任變得慈善卻沒有解決環境與社會真正的需求。

首先,若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框架」會很容易把企業應該有的「良善作為」當作是善盡「社會責任」。這兩種形式的混淆,將使企業其所真正啟動的長期影響力指標之貢獻,有如光譜儀的兩端差距遙遠。

第二,以及,當企業CSR策略缺乏良好管理、深思熟慮與執行時,利害關係人反而更會聚焦在企業的道德議題上。同時當企業與利害關係人議合時,若設定的目標過高,也會導致部分偶發事件無法符合利害關係人的期望,導致歸咎公司或被視為失敗。

因此企業該如何有效地實踐這樣的策略?企業是否能將「自我評估」( self-assessment ) 當作邁向更有效率執行CSR的第一步呢? 很遺憾地,根據多年的經驗,許多企業實踐CSR時並未與其企業核心價值密切結合。

CSR永續策略的反思

在許多案例中,公司所設計的永續策略與企業實際的核心營業範籌是不一致的,或者是企業在發展新的CSR計畫過程中,隨實行階段遭遇到不同的困難。設計完善的永續策略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於,將策略帶入生活當中及在商業模式中順利地實行,並將它結合企業文化與日常活動。

當一個企業不知道要向公眾呈現那些成果時,通常這個企業也不知道如何實踐其CSR。就如前面所說,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上缺乏了管理架構;而今有些標準及框架,包括GRI,IIRC,Ecovadis和CDP都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指南,可以為企業決定適合呈現那些資料,以確保公司的永續性。

重新審慎地反思這個過程,能讓公司擁有可行的解決方案,來著手更有效率的永續方針。執行永續發展的第一步是「自我評估」,以便在寬廣的CSR範疇中盤點自身優勢及機會之所在,予以改進。

這種「自我評估」對於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地域的企業尤為重要,因為這個區域的企業正在為拉丁美洲許多辦事處訂定營運規章。當CSR策略是由此地制定卻在它處執行時,理解最主要的利害關係人之需求和背景,將會是CSR執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自我評估」可提供一個基準線,呈現進展並衡量投資報酬率,以證明永續發展可以為社會創造共享價值。

 

資料來源:Why We Must Rethink the CSR and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圖片來源:rawpixel 

延伸閱讀
【高峰會筆記】10項關鍵概念 掌握CSR最新趨勢
千禧世代消費者是CSR主力推手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