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 作者:Abha Malpani /編譯:CSRone 葉芷廷

黃金3原則啟動2019年社會企業新發展方向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s)是全球經濟中不斷增長的力量,也是社會變革的激烈催化劑。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8年6月的文章指出,目前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創公司以「社會福利」為其核心使命;而根據英國政府的稍早的數據亦顯示,2017年在英國社會企業的啟動率,相較於英國企業主流中小企業(SMEs)的啟動率,已經高過三倍。

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es)專注於提供解決社會、經濟或環境問題的市場驅動型解決方案;此趨勢全球皆然。例如,來自阿聯酋的One Good Thing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銷售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的高價位禮品,同時讓精工師傅能夠自主生活。以及,位於瓜地馬拉的Alterna,是一家專為社會企業服務的非營利性加速器。至於印度的線上平台MUrgency則是幫助有緊急醫療需求的人,聯絡15個城市中距離最近的醫生、救護車、護理人員或醫院急診室。本文作者Abha Malpani於2019年伊始,依據自身之經驗以及與上述組織創辦人的對話,梳理出社會企業領域於2019年之後的蓬勃前景,以及3項黃金原則供社企發展之參考。

多數社會企業屬小規模,但仍能靈活營運

整體而言,多數社會企業雖屬小規模,但仍能靈活營運。近幾十年來,社會企業的數量成長許多,然而與任何新創公司一樣,對社會企業而言,「規模化」(scaling) 是相當困難。社會影響力管理資深顧問Lynn Thurston認為,隨著政府和投資者認知到許多企業只會維持小規模或利基市場,社會企業企圖規模化擴大營運的困難,將越來越多。企業「不擴大」,將嚴重影響其競爭力。因為這意味著公司必須在競爭者多、利潤減少的情況下,還要能夠降低產品的價格,才能夠存活。

One Good Thing的聯合創辦人Michael Cooke表示,儘管消費者漸漸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但在經濟下滑時期,可支配金額的減少,將會降低人們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意願。Cooke解釋道:「舉例來說,每個人都會支持一個經由公平交易、部分收益回饋製作社區的T恤;但是當經濟艱困之時,人們往往屈服於價格,選擇一件更便宜、大規模生產的替代品。」以及「也就是說,社會企業必須強調其產品對於社會環境效益的附加價值,將其額外成本合理化。」

像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規模化經營可能就不成問題。擔任MUrgency共同創辦人與董事的Sweta Mangal表示:「由於有超過10億人口面臨各種問題,印度已然成為社會企業的溫床。」以及「由於印度擁有約200萬家社會企業,其已有足夠需要被關注的社會經濟挑戰,且投資者正出面協助擴大社會部門(Social Sector)的創新規模。」

環境壓力使更多企業願意發揮社會影響力

「隨著產業環境壓力加劇,越來越多企業將發揮社會影響力。例如,禁止或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全球運動,以及中國近期拒絕進口塑膠廢棄物的決定,將促使新產品的誕生與更積極愛護環境的行動。」Thurston說。

Michael也抱持相同觀點:「鑒於由海洋塑膠製成的Adidas UltraBoost trainers與Sky News‘Ocean Rescue’campaign所受到的正面反應,我們將看到大公司的更多動作。而這些企業都有足以實現重大變革的影響力,因此這樣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2017年,Adidas售出一百萬雙由海洋塑膠製成的鞋子,每雙鞋分別使用了11瓶寶特瓶。Sky News承諾在五年內投資2500萬英鎊以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我們將看到更多傳統公司將影響力模型結合其原有的商業模式。」以及「我們將看到更多企業被併購的案例,或以影響力為創立初衷的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s)。」位於瓜地馬拉的社會型非營利性加速器Alterna創辦人Daniel Buchbinder提到。

全球B型企業數量持續成長

B型企業是由美國B型實驗室(B Lab)所發起的B型企業認證,針對企業內部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五個面向,依產業類別、員工人數規模進行客製化的量化評估後,頒發B型企業認證,且每兩年需重新驗證(資料來源:B Lab Taiwan)。而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社會和環境價值的需求導致了更多B型企業的成立和興起,Warby Parker、Danone North America、Patagonia、Natura、Etsy 與 Ben & Jerry’s都是B型企業很好的例子。目前,通過認證的B型企業已有超過2655家,橫跨60個國家及150種產業。

台灣亦有許多成功的B型企業。B Lab於2018年頒發「Best for the World對世界最好」企業得獎名單,台灣有8家企業在全球2500家中脫穎而出,數量為亞洲第一。(資料來源:B Lab Taiwan


(圖片來源:B Lab Taiwan

B Corp的研究顯示,英國B型企業的同比增長率(year-on-year growth rate)平均每年增加14%,比英國企業成長率平均高出28倍。另外,經B Corp認證的消費品品牌在2017年平均增長21%,相比之下,全英國各行業的平均率僅3%。顯見B型企業有其無可忽視的力量。

原則一  採取混合型融資方式,定位為影響力投資者

除了補助金與捐款,社會企業將開始看到更多能協助其擴大規模的影響力投資。加拿大慈善平台創辦人暨寶馬基金會專案經理Ryan Little認為:「在未來的5到10年內,這樣的混合型融資方式會繼續發生。」

Daniel Buchbinder同意:「影響力投資在拉丁美洲呈現指數成長。此外,國際援助已採取實際具體的行動,將自己定位為影響力投資者和社會企業生態系統中的關鍵角色。鑒於它們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影響,這應當是一巨大加速器。」

公私部門也會透過合作提供社會企業資金,就如創新基金Sky News與政府合作的海洋救援計畫,參與的企業將獲得Sky Ocean Ventures高達200萬英鎊的投資。

原則二  增加與政府的多元接觸管道

我們可以期待看到社會企業為實現系統性變革,社會企業將會採取更多形式,彈性地與政府發展更密切、更多元的合作。成立於1998年位於瑞士每年頒發社會企業家榮譽的NGO施瓦布社會企業家基金會(the 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董事暨領袖Katherine Milligan說:「現在,許多社會企業家不再詢問他們是否應該與政府合作,而是如何與政府合作。如果你想在國家的層面解決問題,你就無法避免或逃避與公法人成為關鍵的合作夥伴。」

「由於印度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人們對政府沒有信心,現今傾向於使用商業方法來解決關鍵問題,因此我認為社會企業在印度角色將越趨重要。」Mangal說。

原則三  利用科技與大數據(big data)

勤業眾信一份關於社會企業的最新報告討論,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將如何提供企業發揮正面社會影響力的新機會。這些技術正從根本上改變工作完成的方式、完成的人及影響社會的形式,並將為企業開闢新的、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機會。

Thurston認為,數據成本將繼續下降,而這將有助於社會企業家設計更符合弱勢群體需要的訊息和金融服務。

總體來說,不論是社會企業是否會茁壯成長,或者是大型企業能否變得更具社會責任感,全球民眾都將依據企業實踐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的能力,來界定他們是否符合社會企業的定義,以及判斷該企業是否有永續的未來。而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品、技術以及融資模式,將有助於推動社會型企業的發展。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
The Outlook for Social Enterprises in 2019 and Beyond
B Lab Taiwan
既賺錢又對世界好,台灣八家企業亞洲第一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社會企業的11項關鍵募資策略
2019年投資趨勢:ESG是王道 ! 高層次系統思考是關鍵 !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