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 作者:Bob Langert at GreenBiz Group/編譯:CSRone Hope Wang

6項關鍵方法NGO以小搏大改造企業

幾十年來,非營利機構NPO和非政府機構NGO對督促企業實踐永續有著絕佳的績效,然而過去30年來我在麥當勞任職期間,還是見到許多NGO的好與壞、成功與缺失。我把這些故事都寫在新書《奮戰向善: 麥當勞永續心路歷程》(The Battle To Do Good: Inside McDonald’s Sustainability Journey) 裡,希望與讀者分享。

我們知道,企業每天都面對消費者的批評,而且通常是無情的指教。非政府機構NGO卻很幸運,他們通常是平順通暢地運作著。我相信,任何企業都不會沒事主動去招惹NGO。

根據我過去30年的經驗,認為如果NGO要切實督促企業落實永續,達成對社會的正面影響,NGO可以採取6項關鍵方法,以小搏大,並創造與企業互動的良性循環。

關鍵一、NGO應該聆聽企業的需求

NGO在和企業部門洽談時很容易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忽略企業的立場。如果要讓企業與企業內的同仁,對共同目標產生共鳴,就必須從企業的需求開始思考。我稱它為:由外到內。

舉例來說,著名的NGO組織「永續漁業夥伴」(Sustainable Fisheries Partnership) 創辦人兼執行長Jim Cannon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他是那種可以敞開心懷,坐下來和企業高階管理者和漁夫聊天的人。他用兼顧永續漁業和商業利益更高層次的專業知識,克服魚貨商的質疑,成功地幫麥當勞創造一個永續食用魚的計畫。Cannon曾經表示,聆聽最重要。他通常以企業的依歸出發,並真心地聆聽各方的需求,以及深入瞭解觸動對方之處,然後再做建議。

關鍵二、NGO應該相信企業仍性本善

NGO和企業溝通時,常不自覺因理想而顯現出暗自高傲的姿態,不論是一通電話或者是當面交談時,很容易讓企業方感受到傲慢、屈尊、和不尊重。這種情況常發生,並且嚴重影響進度。NGO應該換個想法,相信企業仍本性善良並真心願意投入,說不定可以見證奇蹟。當NGO把企業先當作無罪之人對待,心態轉正面樂觀,雙方的契機便開始大增。

NGO組織「更健康的一代聯盟」(Alliance for a Healthier Generation) 執行長Rain Henderson當年是麥當勞的居中協調者。當時其它的營養組織都批評麥當勞,認為麥當勞企業的動機就是賣更多漢堡和害人肥胖,Rain卻不同。她很花心思也抱著開放的態度和我們的高級管理階層互動良好。當然同時也不忘用她的專業批評我們給予理性建議。她把麥當勞當成解決人們肥胖問題的重要一環。她的努力終於獲得成果,麥當勞最後把兒童套餐改頭換面,推出更符合健康低卡的餐點。 

關鍵三、NGO應該是一個出眾的專家

企業非常需要各範疇專家的專業知識,所以不要吝於分享你的依據和知識。

我很欣賞NGO組織「國際對話」(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的同仁,包括John Buchanan和Bambi Semrock。他們稱自己是「頭頂天空、腳接地氣」(head in the sky, but boots on the ground),有著高的理想,卻同時理解平民與企業的境況。例如,John對亞馬遜流域農產環境的透徹瞭解,讓麥當勞決定暫停採用破壞環境的黃豆時,成為麥當勞不可或缺的環境農業專家。這都是因為我們信任他為NGO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 提出的《吃盡亞馬孫資源》(EatingUp the Amazon Report) 報告內的驗證。以及,我們也非常信任Bambi在咖啡領域裡的專業知識。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的Jason Clay也對永續牛肉作了重大影響。他對牛的專業知識,令麥當勞的國際高階管理階層都大表佩服。Jason稍後也成功說服全球最大的牛肉供應商JBS;JBS執行長Cameron Bruett在與Jason會面之前,也曾質疑WWF憑何權力來監控養活人類百年的牛肉產業?以及憑何指控牛肉產業正在破壞地球?

然而,在深入與Jason溝通後,Cameron終於明白了,並且感受到Jason和WWF想要和業界,齊心協力找出辦法的決心。

關鍵四、NGO應該勇於大小嚐試

有些NGO總是會先想從企業執行長或者是董事會,獲得簽字認同。那是最理想的結果,然而這卻非永續進展的主流。畢竟像聯合利華Unilever的Paul Polman這種由上到下倡議永續的領袖,少之又少。

當企業有思表現,尤其是那些想提倡永續的中小企業,都會想先進行測試、學習和拓展。這是一個很合理的要求。

和麥當勞合作愉快的非政府機構都有著一股強烈的耐性(Patience),這也是我常說到的「3 P」之一。3 P是指熱忱(Passion)、耐性(Patience) 和恆心(Persistence)。大部分企業的轉變,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所以NGO應該勇於讓企業做大大小小的嚐試,要耐心撐著。

關鍵五、NGO應該保持機構的獨立性

企業需要並且也渴望獲得NGO的公眾信譽,這是NGO最有力的資產,所以NGO不要害羞,反而應該善用自己聲譽,以達支持與平衡。

在我的書裡面,我詳述麥當勞如何慎選企業的NGO合作夥伴。我主張,不要選擇一個容易說話的NGO,反而應該要選擇一個會挑戰企業的NGO。如此才會對雙方有益。

同時,我也建議用1到10評估每個NGO的合作夥伴關係。1就是對企業非常友善的機構、10就是非常極端對立的機構。我建議選擇一些在5到7之間的非政府機構,以及符合獨立、瞭解企業和市場需求、願意合作、務實而非武斷等條件。很多NGO都不敢公開表揚某企業,深怕影響它們的獨立性。但是,這是和企業合作的重要環節。企業自誇效果不大,可是如果企業在特定作為上值得稱讚,NGO就應該也可以誇讚企業於特定項目上的作為。切記,莫讓彼此的互動與溝通,變成一個零和遊戲,有褒就有貶,好壞並呈。

我覺得NGO組織 環境保護基金會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DF) 就對「平衡」的原則,掌握得很好。EDF要求高,卻也支持值得讚賞的企業。我新書中最喜愛的訪談章節,就是和EDF任職33年的董事長Fred Krupp的談話。我非常欣賞他分享的哲學

關鍵六、NGO應該適時施壓給企業

可能讀到這裡的您會覺得我的建議太文明。我的確相信,正面的態度和專業,最終會贏得企業的尊敬與青睞。當然,對企業施予壓力也是一種好的工具,尤其是有腹案在心中的時刻。我大致上覺得,那些到大型企業門口大張旗鼓、尖銳抗議的NGO機構,都是在搏取新聞版面和利用這些企業,而不是為社會改進。

但是事情也有例外。我漸漸開始欣賞一個強硬的NGO組織叫做「伊蒙克利工農聯盟」(Coalition of Immokalee Workers, CIW)。其中的一個關鍵領導人Greg Asbed非常強硬,可是他和他的團隊是全心全意在為提升農夫生活品質而努力,不只是危言聳聽。

「伊蒙克利工農聯盟」CIW非常謹慎且明智地與宗教性組織成為合作夥伴。如我書中所描述,我接到我所屬教區主教的電話,他想知道為甚麼麥當勞沒有為每一磅番茄為採收者多付一分錢? 麥當勞的總裁也收到很多宗教團體的來信。

最終,與神辯論太困難了。麥當勞終於決定與供應商一起實行一磅番茄多付一分錢的措施。不過,有時候世事難料,雖然麥當勞願意實行這項善意措施,但是番茄生產者卻不願意傳遞那一分錢給採收者。過了幾年後才順利突破這個僵局。很難以置信對不對?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6 insights for NGOs to transform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圖片來源:https://www.rd.com/food/fun/mcdonalds-gold-card/ 


延伸閱讀:
新全球聯盟投入逾10億美元幫助結束環境中的塑料廢物目標投入15億美元
讓畜牧業從碳足跡緊箍咒中解放…?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