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 作者:CSRone Hope Wang

#GivingTuesday提倡善念 共有權整合全球善行

一項提倡人性善念、發揮社會正面影響力的全球運動,正在迅速蔓延中。

多年來全球公共議題或運動,不斷增長且遍地開花,包括: 飢餓三十、關燈一小時等活動,都受到台灣民眾的熱烈支持。日前一項倡議人性善念、發揮社會正向影響力的運動 #GivingTuesday,開始在台灣落地成長。

由 #GivingTuesday 台灣官方代表 CSRone Reporting與 #GivingTuesday全球領袖所舉辦的 #GivingTuesday Data Collaborative 工作坊,於2019年6月4日共吸引35位來賓參加,工作坊順利完成。會中除了分享 #GivingTuesday快速成長的歷程之外,同時也透過討論,以鑑別、衡量、溝通來重新定義何謂社會影響力。當天蒞臨的來賓來自不同的企業、NGO和學界人士,但都對於「給予」這個概念,有共同的理念與體會。


這項工作坊的講者,包括: #GivingTuesday全球領袖總管理Kait Sheridan女士,她的本職是全球顧問公司Runwell Global Consulting創辦人暨執行長;以及#GivingTuesday數據管理暨專案主管Woodrow Rosenbaum先生,他本職是國際行銷公司With Intent創辦人暨執行長。

兩位貴賓特地從香港和加拿大飛抵台灣,分享 #GivingTuesday 如何在短短的七年裡,從一個美國的草根型運動,變成一個全球性良善回饋行動,目前就連南極洲也有 #GivingTuesday 活動紀錄。

此外,CSRone Reporting經理陳建佑當天也向出席來賓介紹 CSRone Reporting獨家開發的重大議題分析工具 M-Tool 軟體,以模擬如何與利害關係人議合,並簡單地製作出重大性議題矩陣圖。

#GivingTuesday是什麼?

#GivingTuesday 是一項顛覆傳統思維的新興慈善運動,活動本身並不募款也不設限參與人士的回饋方式。#GivingTuesday簡單來說,就是一項提倡人性善念的全球性運動。

#GivingTuesday始於美國,2012年以一個 #hashtag的方式啟動的行動,所謂hashtag是社群媒體術語,用 # 號標籤主題,可串接起全球各角落的行動。#hashtag是運用社群媒體,締造慈善連環效應的最佳途徑。

每年的 #GivingTuesday活動期間,都是緊接著美國的感恩節和購物節 Black Friday 以及 Cyber Monday的禮拜二。這項活動的目的,旨在鼓勵世人享受慷慨的氛圍之餘,也可以深刻反思並創意發想,採取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回饋社會。

為了響應 #GivingTuesday 運動,全球各地組織所自發性響應的多元的公益項目,估計已經超過10億美金,這個數目還未包涵非金錢的資源投入。保守估計,2018年更曾創下24小時突破4億美金的佳績。 

無止境的進化

必須強調的是,#GivingTuesday 是一個彈性並提倡共同所有權 (co-ownership) 和開放的國際回饋日。因此,誰參與、用甚麼方式參與也是無設限:可以用金錢、時間、物資或服務,對象可以是親友、當地民眾、或者是國際公益團體。

舉例來說,CSRone Reporting 於2018年所舉辦的 #GivingTuesday商標設計比賽,就是以時間和能力回饋的典範。雖然活動沒有獎金,但也吸引超過80幅設計師創作稿,和1,000多人投票給他們心儀的設計。Kait 此次也透露一個不為人知的集體創作小故事,同時彰顯 #GivingTuesday倡議的共同所有權以及互惠和分享的精神。

Kait說,當台灣與世界各地的 #GivingTuesday 領袖分享台灣參賽前幾名的設計時,因為智利的國旗顏色與我國相似,智利團隊非常喜愛台灣參賽者其中一款設計稿,最後即以此圖為主再調整成當地的 #GivingTuesday官方商標。

由於 #GivingTuesday 是一個無設限、資源開放共享、倡議人性善念的活動,所以可以全球推廣、毫無障礙。這個開放特質,使得不同區域、文化、宗教、社會經濟的人,充分創意發想適合自己的方式,提供全球夥伴參考,也共同發揮善念影響世界。

每個參與的地區或團體,也可以就本地的特色和民眾文化與習慣,設計適合小眾或大眾的倡議活動,發動全球善念一起祝福與感受。Kait 表示有八成二的 #GivingTuesday 人士,會把這個運動當作絕佳的學習場域,以參考各國多元的回饋方法,再激發創意實踐下一個善意行動。

以數據撼動善心

至於此次 #GivingTuesday台灣工作坊所想強調的是: 數據化。在現今資訊年代裡,數據可以提供「定量」的科學方法,讓我們可以更了解人類的習慣和模式。以及,「定性」數據也可以用來做敘事基礎,讓分析方法有更堅實的特性描述。從事社會產業的同行們,都期盼可以更加了解捐贈者們的想法,但總是缺乏統一的數據和標竿的能力。

這個缺口正正就激發了 Data Collaborative 企劃的誕生。這個企劃結合不同機構收集的回饋數據,其中也包括 #GivingTuesday 所合作的支付平台、社群媒體和非營利機構。因為 #GivingTuesday 沒有單一的捐款系統,所以必須依靠其它的平台。當然,研究團隊也非常重視資安、隱私和公司治理。

Woodrow 也分享了一個 Data Collaborative 的動人小故事。在團隊研究這些巨量的數據時,發現有很多「微捐款」(micro donations) 是在特定時段密集出現。深入探討後,大家才發現這些密集捐款的時段其實和穆斯林族群的禱告時間相吻合。也就是說,穆斯林族群在禱告前後更願意分享善念,提供資源給需要的人。這個例子說明了,雖然世人國籍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但卻共同擁有善體人意、願意回饋的一顆善心。

Data Collaborative 的研究同時還顯示,#GivingTuesday 所吸引的捐贈者相較於其它節日所吸引的捐贈者,更具有忠誠度和有價值。價值是指捐款次數和金額相較更多。以及,18至34 歲的族群活躍於網路,並且對於回饋也抱持著正面的態度,目前是 #GivingTuesday 最強的用戶。

企業動起來,響應 #GivingTuesday

如果仔細觀察 #GivingTuesday的紀錄,也可以發現許多國際企業,已經善用 #GivingTuesday活動,以落實其企業社會責任。因為 #GivingTuesday 的可朔性高,龐大的跨國企業可以瞬間串聯世界各地的員工,提升士氣並加強團體合作。透過這個運動也可以和外界的利害關係人建立更多交流,傳達企業的品牌宣言。

Data Collaborative 研究還顯示,當一個有力的品牌加入一個募款企畫做「配對捐款捐贈者」(matching gift donor),效果比無名氏配對的捐贈效果會高出三成左右。著名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扮演關鍵啟動力道,其成效不容小觑。

在接近工作坊尾聲,Kait 和 Woodrow 帶領參與來賓一同集思廣益,思考如何將 #GivingTuesday 納入公司的規範裡。#GivingTuesday 的精神就是分享資源並用這些資源協助不同的團體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力。Woodrow則期許,數據可以統一化,並希望回饋可以成為一個日日行善的觀念,而非只是集中於一天或單項活動而已。

最後, CSRone Reporting經理陳建佑表示,2019年的 #GivingTuesday 將訂於12月3日,台灣今年的主題設定為 #GivingPriority。其目的是協助台灣企業或團體,鑑別最重要的社會議題,並踴躍分享具有個人創意和體會的 #MyGivingStory,一同啟發他人,讓善念影響力形成正向循環。

如果企業或團體也想藉由 #GivingTuesday活動,帶領內部同仁或外部利害關係人,建立社群善念價值與影響力,不妨參考 #GivingTuesday 官網尋找靈感,激發創意。同時,也請繼續鎖定CSRone Reporting的最新消息!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SRone
圖片來源:CSRone


延伸閱讀:
社會運動新思維!從學習#GivingTuesday關鍵7秘訣出發
【有話植說020】當全球一起做好事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